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發病年齡高峰在31~40歲,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為:2~3:1。
一、淋巴結和淋巴組織起病
淺表淋巴結起病占多數,而HD又多于NHL。受累淋巴結以頸部為最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溝。一般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中等硬度。早期可活動,晚期多發生粘連及多個腫大淋巴結融合成塊。有些HD患者淋巴結腫大在某一時間可暫時停頓,甚至縮小,以致于誤診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核。
深部淋巴結起病,以縱隔淋巴結為多見,腫大之淋巴結可壓迫上腔靜脈,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征。也可壓迫氣管、食管、喉返神經而相應發生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等癥狀。縱隔NHL并發淋巴肉瘤細胞白血病者較多見。而青年婦女縱隔首發之HD多為結節硬化型,對治療反應常不滿意。
原發于腹膜后淋巴結的惡性淋巴瘤,以NHL為多見,可引起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給臨床診斷造成困難。
首發于咽淋巴環的淋巴瘤,多見于NHL,且常伴隨膈下侵犯。癥狀有咽痛、異物感、呼吸不暢和聲音嘶啞等。
原發于脾和肝的淋巴瘤較少見,但在病程中侵犯脾和肝則常見,尤以脾受累更為多見。肝的病變系由脾臟通過靜脈播散而來的。肝脾腫大和黃疸為常見癥狀。少數病人發生門脈高壓,酷似肝硬化。
二、結外起病
除淋巴組織以外,身體任何部位都可發病,其中以原發于胃腸最為常見,胃及高位小腸淋巴瘤可有上腹痛、嘔吐等癥狀。小腸淋巴瘤好發于回盲部,常有慢性腹瀉,也可發生脂肪瀉,還可引起腸梗阻。
原發于皮膚較少見(稱為蕈樣霉菌病),但淋巴瘤的皮膚征象則較常見,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表現。特異性表現有腫塊、結節、浸潤斑塊、潰瘍、丘疹等。非特異性表現有搔癢、帶狀皰疹、獲得性魚鱗癬、干皮癥、剝脫性紅皮病、結節性紅斑、皮膚異色病等。
此外尚有少數病例原發于肺、骨骼、泌尿道及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各類癥狀。
三、全身癥狀
常有全身無力、消瘦、食欲不振、盜汗及不規則發熱。少數HD可有周期性發熱(稱為Pel-Ebstein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