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其病理分類在1940年以前簡單地分為三類,即濾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網狀細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據淋巴結病變是否有結節性,將其分為結節型與彌漫型。又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和細胞成分進一步分類(表5-6-2)。晚近由于對淋巴細胞的成熟過程及各階段的生理功能的認識日益增多,發現從前分類中的網狀細胞或組織細胞,絕大多數是轉化中的淋巴細胞。真正的組織細胞淋巴瘤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細胞轉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細胞同時存在。1980年提出了國際工作分類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據病理學與疾病的臨床表現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惡性(5-6-3)。此分類法與治療反應關系密切,具有實際臨床意義。在此基礎上,1985年我國提出成都會議分類法(表5-6-4)。其與工作分類法相比,類型增加,免疫功能屬性更明確,絕大多數病例能歸入。目前我國正采用此分類法。
表5-6-2 Rappaport分類法 (1966)
結節性型 | 彌漫性型 |
淋巴細胞分化良好性 淋巴細胞分化不良性 混合細胞性 組織細胞性 | |
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 |
表5-6-3 國際工作分類
低度惡性 A.小淋巴細胞型 B.濾泡性小裂細胞為主型 C.濾泡性小裂細胞與大細胞混合型 中度惡性 D.濾泡性大細胞為主型 E.彌漫性小裂細胞型 F.彌漫性大、小細胞混合型 G.彌漫性大細胞型 高度惡性 H.大細胞、原免疫細胞型 I.原淋巴細胞型 J.小無裂細胞(Burkitt)型 雜類 復合型、蕈樣霉菌病 骨髓外漿細胞瘤、不能分類 |
表5-6-4 成都會議工作分類(1985)
低度惡性 | 中度惡性 | 高度惡性 |
小淋巴細胞性 | 彌漫型裂細胞性 | 無裂細胞性 |
淋巴漿細胞性 | 彌漫型裂-無裂 | Burkitt淋巴瘤 |
濾泡型裂細胞性 | 細胞性 | 免疫母細胞性 |
濾泡型裂-無裂 | 濾泡型無裂 | 透明細胞性 |
細胞性 | 細胞性 | 多形細胞性 |
分化好髓外漿 | 分化差髓外漿 | 淋巴母細胞性 |
細胞瘤 | 細胞瘤 | (曲核與非曲核) |
蕈樣霉菌病 | 不能分類 | 組織細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