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4年初級藥師輔導:大腸內消化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一、大腸液的分泌及腸內細菌的作用

大腸液是一種堿性的液體(pH8.3-8.4),其主要成分為大量的粘液、水、碳酸氫鹽等。大腸液可保護腸粘膜免遭機械損傷和潤滑大便,減少或阻止糞便中的大量細菌活動對腸壁的影響,但大腸內有多種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間能相互制約繁殖生存。若濫用抗生素可導致菌群失調而致病。也有些細菌能利用食物殘渣合成B族和K族維生素。細菌產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殘渣產生沼氣、氨等有毒成分。

大腸的運動方式有混合運動(袋狀往返運動)和推進運動(蠕動和集團運動)。

二、排便反射

(一)糞便的形成

正常糞便中水占3/4,固體物占1/4,后者包括死的和活的細菌、未消化和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及消化道脫落的上皮細胞碎片、粘液、膽色素、脂肪、無機鹽和少量蛋白質等。

纖維素等不能被機體吸收,由于其具有吸水能力,可使糞便體積變大、變軟,并能刺激腸運動,使糞便停留時間短,減少有害代謝產物與腸壁接觸的時間。另外還可以吸收膽汁酸,減少腸肝循環的膽鹽,肝臟需要利用更多的膽固醇來合成膽鹽,因此,不但可以預防便秘,還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

(二)排便反射

排便是受意識控制的脊髓反射。由于胃-結腸反射多發生于餐后,故排便常發生于早餐后,尤其是幼兒。成人的排便時間主要受習慣和環境因素影響。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