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1-02 共1頁
第六節(jié) 注射用無菌粉末
簡稱粉針。凡是在水溶液中不穩(wěn)定的藥物,如青霉素G、先鋒霉素類及一些醫(yī)用酶制劑(胰蛋白酶、輔酶A)及血漿等生物制劑,均需制成注射用無菌粉末。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射用無菌分裝產(chǎn)品;另一種是凍干制品。
注射用無菌分裝產(chǎn)品(掌握)
無菌粉末的分裝及其主要設備
原材料的準備
分裝:局部層流下進行。青霉素分裝車間不得與其他抗生素分裝車間輪換生產(chǎn)
滅菌及異物檢查:藥物若能耐受一定的溫度,則可進行補充滅菌
無菌分裝工藝中存在的問題
裝量差異、澄明度、無菌度、吸潮變質
注射用凍干制品(熟練掌握):若藥物極不穩(wěn)定,不易用一般精制的手段得到無菌的粉未原料,則可采用冷凍干燥的方法,使已濾除微生物的溶液在低溫凍結,再使其在真空條件下形成固體狀態(tài),這種制劑稱為注射用凍干制品。
冷凍干燥原理:可用水的三相圖加以說明,在三相點,溫度為0.01℃,壓力為613.3pa(46mmHg)。當壓力低于此壓力時,不管溫度如何變化,只有水的固態(tài)和氣態(tài)存在,升高溫度或降低壓力都可打破氣固平衡,使整個系統(tǒng)朝著冰轉化為氣的方向進行。
冷凍干燥的工藝過程:
A預凍:是恒壓降溫過程。溫度降至產(chǎn)品共熔點以下10~20℃。
B升華干燥: 是恒溫減壓的過程
C再干燥: 升華后體系溫度提高的過程
冷凍干燥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含水量偏高、噴瓶、產(chǎn)品外形不飽滿或萎縮
第七節(jié) 眼用液體制劑
(一)概述
眼用制劑:凡是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療或診斷眼部疾病的液體制劑稱眼用制劑。
洗眼劑(掌握):將藥物配成一定濃度的滅菌水溶液,供眼部沖洗、清潔用,如生理鹽水,2%硼酸溶液等。
滴眼劑(掌握):系指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懸液。通常以水為溶劑,極少用油。常用作殺菌、消炎、收斂、縮瞳、降低眼壓、麻醉或診斷之用。有的還可作滑潤或代替淚液之用。
(二)吸收途徑、影響藥物吸收的因素(掌握):
吸收途徑:藥物溶液滴入結膜囊內(nèi)后主要經(jīng)過角膜和結膜兩條途徑吸收。
影響藥物吸收的因素:
藥物從眼瞼縫隙的損失:
藥物從外周血管消除:
PH值與Pka值:角膜的上皮層和內(nèi)皮層均有豐富的類脂物,因此脂溶性藥物較易滲入,而中間的基質層易被水溶性藥物透入,所以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的物質易透入角膜。生物堿類藥物容易透過角膜。
表面張力:滴眼劑溶液的表面張力小,使藥物易透入角膜。
粘度:增加粘度有利于藥物的吸收。但粘度增加也使藥物分子的擴散速度減低。
刺激性:眼用溶液刺激性較大時,增加藥物從外用血管的消除,尚能促使淚液的分泌增多,從眼部溢出或流入鼻腔和口腔,使藥物損失。
(三)滴眼劑的質量要求:滴眼劑雖然是外用劑型,但質量要求類似注射劑,對PH值、滲透壓、無菌、澄明度、粘度、穩(wěn)定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PH值:PH值不當而引起的刺激性,可增加淚液的分泌,導致藥物迅速流失,甚至損傷角膜。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為5.0~9.0。PH6~8時無不舒適感覺,小于5.0和大于11.4有明顯的刺激性。
滴眼劑的PH值應兼顧藥物的溶解度、穩(wěn)定性、刺激性的要求。
2)滲透壓:應與淚液等滲。眼球能適應的滲透壓范圍相當于濃度為0.6%~1.5%的氯化鈉溶液,超過2%就有明顯的不適。低滲溶液應該用合適的藥物(如:氯化鈉、硼酸、葡萄糖等)調成等滲。
3)無菌:對于眼部有外傷或手術的患者,所用的滴眼劑必須絕對無菌。一般滴眼劑(即用于無眼外傷的滴眼劑),應不得檢出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劑量劑型,要加抑菌劑。
4)澄明度:滴眼劑的澄明度要求比注射劑要低些。溶液應澄明,特別不得有玻璃屑。
5)粘度:滴眼劑的粘度適當增大可使藥物在眼內(nèi)停留時間延長,從而增強藥物的作用。合適的粘度在4.0~5.0cpa·s之間。
6)粒度:對混懸型滴眼劑規(guī)定藥物50um直徑的粒子不超過10%。
7)穩(wěn)定性:眼用溶液類似注射劑,也要注意穩(wěn)定性問題。很多眼用藥物是不穩(wěn)定的,例如毒豆堿、后馬托品、乙基嗎啡等。
(四)滴眼劑的制備與工藝分析(熟練掌握):
滴眼劑的生產(chǎn)工藝:一般有下列三種生產(chǎn)工藝:
1)藥物性質穩(wěn)定者:
原輔料 配濾 濾液(滅菌)
無菌操作分裝 質量檢查 印字包裝
洗瓶(塞) 滅菌
2) 主藥不耐熱的品種,全部無菌操作法制備。
3)對用于眼部手術或眼外傷的制劑,必須制成單劑量包裝制劑。如用安瓿,按注射劑生產(chǎn)工藝進行,保證完全無菌。
(五)滴眼劑的附加劑及在處方設計中需注意的問題
PH值調節(jié)劑:由于滿足主藥的溶解度、穩(wěn)定性、療效及改善刺激性等的需要,需用PH調節(jié)劑進行PH值的調節(jié)。
常用調節(jié)劑:磷酸鹽緩沖液;硼酸鹽緩沖液;硼酸溶液。
PH調節(jié)劑本身也產(chǎn)生一定的滲透壓,因此在此基礎上補加氯化鈉至等滲。
滲透壓調節(jié)劑:常用的有:氯化鈉、硼酸、葡萄糖、硼砂等。
抑菌劑:滴眼劑是多劑制劑,一次使用后無法保持無菌,因此需要加入抑菌劑。
常用的抑菌劑有:硝酸苯汞、苯扎氯銨、洗必泰、尼泊金類、山梨酸、三氯叔丁醇、苯氧乙醇等。
粘度調節(jié)劑:適當增加滴眼劑的粘度,使藥物在眼內(nèi)停留時間延長,也可減弱刺激性。
常用的有: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維酮、聚乙二醇等。
(六)滴眼劑的合理包裝
對于創(chuàng)傷和手術用的,一般用安瓿熔封包裝。
典型處方(熟練掌握):
氯霉素滴眼液
【處方】
氯霉素 (主藥) 2.5g
氯化鈉 (滲透壓調節(jié)劑) 9.0g
羥苯甲酯(抑菌劑) 0.23g
羥苯丙酯 (抑菌劑) 0.11g
蒸餾水 加至1000ml
制備:取尼泊金甲酯、丙酯,加沸蒸餾水溶解,于60℃時溶入氯霉素和氯化鈉,過慮,加蒸餾水至足量,灌裝,100℃,30分鐘滅菌。
醋酸可的松滴眼液
例:處方氯霉素 2.5g
氯化鈉 9.0g
羥苯甲酯 0.23g
羥苯丙酯 0.11g
蒸餾水 加至1000ml
對0.25%氯霉素滴眼劑,描述正確的是
A分裝完畢后熱壓滅菌
B可加入助懸劑
C氯霉素溶解可加熱至60℃以加速其溶解
D氯化鈉為等滲調節(jié)劑
E羥苯甲酯,羥苯丙酯為抑菌劑
答案BCDE
解析:分裝完畢后,用流通蒸汽滅菌(100℃,30分鐘)
第八節(jié) 其他滅菌與無菌制劑(了解)
體內(nèi)植入制劑
創(chuàng)面用制劑
潰瘍、燒傷及外用氣霧劑、粉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