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8初級藥師資格考試《相關專業知識》復習講義第二章(5)

發布時間:2018-01-02 共1頁

(一)乳化劑的基本要求

①具有較強的乳化能力.

②有一定的生理適應能力,無毒,無刺激性。

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小.

④穩定性好

乳化劑的選擇:

1)根據乳劑的類型選擇:O/W型乳劑應選擇O/W型乳化劑;W/O型乳劑應選擇W/O型乳化劑。

2)根據乳劑給藥途徑選擇:

(1) 口服乳劑應選擇無毒的天然乳化劑或某些親水性高分子乳化劑

(2) 外用乳劑應選擇對局部無刺激性、長期使用無毒性的

(3)注射用乳劑應選擇:磷脂、泊洛沙姆等

3)根據乳化劑性能選擇:應選擇乳化性能強、性質穩定、受外界因素如酸堿、鹽、PH值等影響小、無毒無刺激性的乳化劑。

4)混合乳化劑的選擇:乳化劑混合使用有許多特點,可改變HLB值,以改變乳化劑的親油親水性,使其有更大的適應性。

一、 乳劑的形成理論

1降低表面張力:球形;最大限度降低表面張力

加入乳化劑的意義:有利于形成新的界面;乳劑制備不必消耗更大能量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單分子乳化膜:表面活性劑類乳化劑

多分子乳化膜: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類乳化劑

固體微粒乳化膜:固體微粒乳化劑

3乳化劑對乳劑的類型的影響:

乳劑類型的確定:決定乳劑類型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是乳化劑的性質和乳化劑的HLB值,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積比、溫度、制備方法等。

乳化劑分子中含有親水基和親油基,形成乳劑時,親水基伸向水相,親油基伸向油相,若親水基大于親油基,乳化劑伸向水相的部分較大,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很大,可形成O/W型乳劑。若親油基大于親水基,則恰好相反,形成W/O型乳劑

4相比對乳劑的影響:油、水兩相的容積比簡稱相比。分散相濃度一般為10%~50%,超過50%乳滴易發生碰撞而合并或引起轉相。

四、乳劑的穩定性:乳劑屬熱力學不穩定的非均勻相分散體系,乳劑常發生下列變化。

(1) 分層:乳劑的分層系指乳劑放置后出現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現象,又稱乳析。分層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相和分散介質之間的密度差造成的。分層的乳劑經振揺后仍能恢復成均勻的乳劑。

(2)絮凝:乳劑中分散相的乳滴發生可逆的聚集現象稱為絮凝。絮凝狀

態仍保持乳滴及其乳化膜的完整性。

(3)轉相:乳劑由于某些條件的變化而改變乳劑的類型稱為轉相,由O/W型轉變為W/O型或由W/O型轉變為O/W型。兩相的比例和乳化劑的不同造成的。加入相反類型的乳化劑經常可以造成轉相。

(4)合并與破壞:乳劑中的乳滴周圍有乳化膜存在,乳化膜破壞導致乳滴變大,稱為合并。合并進一步發展使乳劑分為油、水兩相稱為破壞。

(5)酸敗:乳劑由于氧化及微生物的影響,使油相或乳化劑變質,引起乳劑破壞或酸敗。

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乳劑屬于熱力學不穩定的非均相分散體系

B乳劑常發生的變化包括分層、絮凝、轉相、合并和破裂

C衡量乳劑穩定性的重要指標是分層現象

D分層乳劑的乳化膜未遭受破壞

E絮凝是乳劑中分散相的乳滴發生不可逆的聚集現象

答案ABCD

B型題(配伍選擇題)

A、 Zeta電位降低

B、分散相與連續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熱、空氣等作用

D、乳化劑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劑類型改變

造成下列乳劑不穩定性現象的原因是

分層 B

轉相 E

酸敗 C

絮凝 A

五、乳劑的制備:

乳劑的制備方法:

(1) 油中乳化劑法 又稱干膠法。乳化劑和油相混合后,與水相混合。特點是先制備初乳,初乳中油水膠的比例是:植物油比例為4:2:1;揮發油比例2:2:1;液體石蠟比例3:2:1。適用于阿拉伯膠乳化劑。

(2) 水中乳化劑法:又稱濕膠法。乳化劑和水相混合后,加入油相。

(3) 新生皂法 利用皂化反應形成乳劑。

(4) 交替加入法 在乳化劑中交替多次加入油或水。

(5) 機械法 將各成分混合后,利用機械設備制備成乳劑。不需要考慮混合的次序。主要設備有:高速攪拌器、 膠體磨 、 超聲波乳化器 、 高壓乳勻機。

(6) 納米乳的制備:含有油相、水相、乳化劑還有輔助成分。乳化劑主要是HLB 15~18的表面活性劑。乳化劑和輔助成分應占乳劑的12%~25%。

(7) 復合乳劑的制備:采用二步法。由O/W或W/O的初乳(一級乳)作為分散相進一步乳化形成的以油為連續相的乳劑(O/W/O)或以水為連續相的乳劑(W/O/W)

乳劑的制備設備:

攪拌乳化裝置:小量用乳缽,大量用攪拌機

乳勻機:

膠體磨:適用于要求不高的乳劑

超聲乳化裝置:粘度大的乳劑不適宜

六、影響乳化的因素和形成條件

1. 乳化劑的性質 選擇適宜的乳化劑,有利于降低表面張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單分子乳化膜,多分子乳化膜,固體乳化膜。

2. 乳化劑的用量 普通乳劑中乳化劑的用量為5~100g/L.

3. 相容積分數(φ) φ值一般不超過74%,在40~60%之間較適宜.在不超過74%的條件下,相容積分數愈大,乳滴間的平均自由途徑愈小,對乳滴的聚集產生的阻力愈大, 愈有利于乳劑的穩定.也就是說兩相要有合適的比例,才能得到穩定的乳劑。

4. 乳化的溫度與時間 升高溫度可降低連續相的粘度,有利于剪切力的傳遞和乳劑的形成;

但升高溫度會使界面膜膨脹,同時也增加了乳滴的動能,因而乳滴易聚集合并,降低乳劑的穩定性.

通常乳化溫度宜控制在70℃左右;

用非離子型乳化劑時,不宜超過其曇點.

應避免乳化時間過長.

舉例

魚肝油乳

【處方】魚肝油500ml,阿拉伯膠(細粉)125g,西黃蓍膠(細粉)7g, 揮發杏仁油1ml,糖精鈉 0.1g,尼泊金乙酯0.5g,蒸餾水適量,全量 1000ml.

【制法】將阿拉伯膠與魚肝油研勻,一次加入蒸餾水250ml,研磨制成初乳,加糖精鈉水溶液,揮發杏仁油,尼泊金乙酯醇液,再緩緩加入西黃蓍膠膠漿,加蒸餾水至1000ml,攪勻,即得

乳劑中藥物的加入方法:乳劑是藥物很好的載體,可加入各種藥物使其具有治療作用。

1)若藥物溶解于油相,可先將藥物溶于油相再制成乳劑;

2)若藥物溶于水相,可先將藥物溶于水后再制成乳劑;

3)若藥物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時,可用親和性大的液相研磨藥物,再將其制成乳劑;也可將藥物先用已制成的少量乳劑研磨至細再與乳劑混合均勻。

七、乳劑的質量評定

(一)測定乳劑的粒徑大小及其分布 主要方法:顯微鏡法、庫爾特計數法、激光散射法、電鏡法(觀察形態)

(二)分層現象觀察 離心法 4000轉/分 15分鐘 不分層可認為穩定。

(三)乳滴合并速度測定

乳滴合并速度符合一級動力學過程

(四)穩定常數的測定

用離心分光光度法可用于評價乳劑的物理穩定性,將乳劑離心前后光密度變化百分率稱為穩定常數,用Ke表示, 值越小,乳劑越穩定。

(八)不同給藥途徑用液體制劑

搽劑(了解):指專供揉搽皮膚表面用的液體制劑。

涂膜劑(了解):指將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藥物溶解在揮發性有機溶劑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液體制劑。

洗劑(了解):指專供涂抹、敷于皮膚的外用液體制劑。

滴鼻劑(熟練掌握):指專供滴入鼻腔內使用的液體制劑。

溶劑:水、丙二醇、液體石蠟、植物油

劑型:溶液劑(為主)、混懸劑、乳劑

要求:滴鼻劑PH 5.5~7.5,應與鼻黏液等滲,不改變鼻黏液的正常粘度,不影響纖毛運動和分泌液離子組成。

滴耳劑(掌握):指供滴入耳腔內的外用液體制劑。

溶劑:水、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

各溶劑的特點

乙醇:滲透性和殺菌,有刺激性

甘油:作用緩和、藥效持久,有吸濕性,滲透性較差

水:作用緩和,滲透性差

滴耳劑常用混合溶劑

作用:消毒、止癢、收斂、消炎、潤滑

制劑中加入溶菌酶、透明質酸酶等,能淡化分泌物,促進藥物分散,加速肉芽組織再生

含漱劑(掌握):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體制劑。溶液中常加入適量著色劑,以示外用漱口,不可咽下,要求微堿性。

合劑(了解):指含有一種或一種以上藥物成分的、以水為溶劑的內服液體制劑(滴劑除外)。

滴牙劑:用于局部牙孔的液體制劑。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