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24 共1頁
1、早發型:
出血常常發生在出生24小時之內,出血可輕可重,輕者僅僅表現為皮膚少量出血點、臍帶殘端滲血、頭顱血腫,而嚴重者可有大量胃腸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或大便中有鮮血;還可有嚴重的顱內出血、胸腔或腹腔出血。其發生與母親分娩前用過影響維生素K代謝的藥物有關。但是嚴重的新生兒出血臨床罕見。
2、經典型:
出血發生在生后1~7天,多數在生后第2~3天發病。可表現為臍帶殘端滲血、胃腸道出血。胃腸道出血時表現為嘔血或者大便中帶血;也可以有皮膚受壓處、穿刺部位的出血、陰道出血、鼻出血和肺出血。多數患兒出血不多,可自行停止。但是也有少數患兒出血嚴重,可有皮膚大片瘀斑和血腫,胃腸道或臍殘端大量出血、腎上腺皮質出血而引起休克。顱內出血多發生在早產兒,嚴重者導致死亡,存活者可以遺留腦積水等后遺癥。本型的發生與單純母乳喂養、腸道菌群紊亂、肝臟發育不全導致維生素K合成不足有關。
3、遲發型:
是指發生在出生8天后的新生兒出血。多發生在生后2周至2個月,多以突發顱內出血為主要表現,顱內出血可以是硬膜下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出血,臨床上表現為驚厥,俗稱抽風,伴有嘔吐、前囟門隆起等顱內壓增高的癥狀,還可伴有其他部位出血,例如皮膚、注射部位、胃腸道和粘膜下出血。顱內出血量常常較大,壓迫周圍神經導致腦細胞壞死或導致腦積水。出血嚴重者常常導致死亡,存活者也常常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例如發育落后、運動功能障礙、腦癱和癲癇等,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這種病人主要發生在單純母乳喂養并且出生后沒有補充過維生素K的嬰兒。也可以繼發于有肝膽疾病、慢性腹瀉和長期應用抗生素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