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心電圖:正常心電圖,急性心梗、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顫、室早、房早、三度房室阻滯、心肌缺血、竇性心動過速、右室肥大。
1.正常心電圖
竇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間期:0.16秒 QT間期:0.33秒。PⅠⅡ↑ aVR↓ QRS時間:0.10秒。ST-T無異常偏移
房性期前收縮(房早)
1、提前出現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異位P波與竇性P波不同
3、P‘-R間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內的兩個竇性P波間期短于竇性P-R間期的兩倍,稱為不完全代償間歇
A 圖為竇性心動過速 [心電圖特征]
1、頻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圍內。
B圖為竇性心動過緩 [心電圖特征]
1、頻率<6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圍內。
室性期前收縮(室早)
1、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限>0.12S,其前無P波,繼發S-T段與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聯律間期恒定
3、代償間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規律出現、形成二聯律(左圖上)、三聯律、成對室早(左下圖)。
5、在同一導聯內若出現不同形態的室早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在無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動過速時的統稱。
一系列快速整齊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時間、形態正常,如合并室內阻滯、預激或室內傳導差異,則QRS增寬變形,應與室速鑒別。
[心電圖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節律規則。
2、QRS波群形態時間正常(差傳除外)
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個房早觸發,下傳的P-R 間期顯著延長。
心房纖維顫動(房顫)
[心電圖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頻率100~160次/分。
2、心室律極不規則,頻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寬大畸形為室性差傳。
Ⅰ°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超過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間期的長短與心率、年齡有關),一般>0.20秒。
Ⅱ°Ⅰ°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脫落一個R波后,P-R間期縮短,繼之又延長,周而復始。
Ⅱ°Ⅱ型房室傳導阻滯 規律的竇性P-P中,突然有一長間歇與短P-P成倍數關系。
Ⅲ°房室傳導阻滯
1、P-P間期相等,R-R間 期相等
2、P與R無固定時間關系( P-R間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4、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 點在交界區;QRS增寬變形 ,表示起搏點在心室。
右心房肥大
Ⅱ、Ⅲ、aVF導聯P波高尖,電壓≥0.25mV,常見于肺心病,該P波又稱“肺型P波” V1導聯P波正向、電壓≥0.2mV
左心房肥大
P時間>0.11秒
P雙峰、峰距>0.04秒
常后峰>前峰
PV1終末電勢超過-0.04毫米·秒 該類型P波常見于二尖瓣狹窄,又稱“二尖瓣P波”
右心室肥大
1、電軸右偏
2、胸導聯R/S比例異常 V1R/S≥1或/及 V5R/S≤1
3、RV11.0mVRV1+SV5> 1.2mV
4、V1VAT>0.03秒
5、ST-T異常
心肌梗塞急性期
異常Q波+損傷型ST抬高
T波可直立或逐漸倒置
慢性冠脈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當心室肌某一部分發生缺血時,將影響復極過程,產生ST-T改變
左心室肥大
1、電壓改變:
RV5>2.5mV
RV5+SV1>3.5mV (女 )>4.0mV (男)
RⅠ+SⅢ>2.5mV
R aVL>1.2mV
2、 V5 VAT>0.05秒
3、ST-T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