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2012年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之醫德醫風
醫德醫風是指執業醫師應具有的醫學道德和風尚。它屬于醫學職業道德的范疇。
醫學作為一種特殊職業,面對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類。執業醫師擔負著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使命,關系到人的健康利益和生命,而人的健康和生命又是世界萬物中最寶貴的。因此,執業醫師在職業活動中,不僅在醫療技術上要逐漸達到精良,而且面對一個個的患者還需要有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醫學道德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和擔負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光榮使命,也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民群眾愛戴的醫生。
醫學職業道德是從事醫學職業的人們在醫療衛生保健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原則和規范的總和。因此,執業醫師要達到醫德醫風的優良,必須接受醫學道德教育和進行自我道德修養,并且要求做到:
(一)要提高對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即不傷害原則、有利原則、尊重原則和公正原則的認識和理解,并用這些基本原則指導自己的職業活動;同時,要提高對醫療衛生保健實踐中倫理問題的敏感性及運用上述基本原則分析和解決倫理問題,把醫療技術和醫學倫理統一起來。
(二)要認真履行衛生部制定的以下醫學道德規范
1.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對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
3.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
4.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
5.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
6.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鉆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7.互學互尊,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的關系。
(三)要在執業活動中,不斷提高履行上述醫學道德基本原則和規范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逐漸形成良好的醫學道德信念和養成良好的醫學道德行為、習慣和風尚。
(四)隨著生物醫學的進步,醫學高技術迅速發展醫學|教育網整理,過去醫學未曾涉及的領域而今成了醫務人員活動的舞臺,現在人們可以操縱基因、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人腦、人體和控制人的行為等。這種增大了的力量可以被正確使用,也可以被濫用,對此應如何控制?而且這種力量的影響可能涉及這一代、下一代以及后幾代人,而這一代人的利益和子孫后代的利益發生沖突怎么辦?……出現了不少醫學道德難題,這些難題不解決,就會影響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或向健康方向發展。因此,執業醫師應結合自己的專業,增強對本專業中出現的醫學道德難題的敏感性,進而去分析和研究解決的辦法,以保障或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