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8 共1頁
絕經前后諸證的辨證論治是中醫實踐技能考試要求掌握的內容,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參考。
絕經前后諸證以腎虛為本,治療上應注重平調腎中陰陽,清熱不宜過于苦寒,祛寒不宣過于溫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虛虛之戒。并注意有無水濕、痰濁、瘀血之兼夾證而綜合施治。
1.腎陰虛證
主癥:絕經前后,月經紊亂,月經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經色鮮紅,頭目暈眩,耳鳴,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或皮膚干燥、瘙癢,口干便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
病機概要:絕經前后,腎陰虛沖任失調,則月經提前或先后、多少不定;腎陰日衰,陰虛不能上榮于頭目腦髓,故頭目眩暈而耳鳴;陰不維陽,虛陽上越,故頭面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腎虛則腰膝和足跟疼痛;陰虛血燥生風,故皮膚干燥或瘙癢;陰虛內熱,故口干、便秘、溺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虛之象。
治法:滋養腎陰,佐以潛陽。
代表方劑:左歸丸合二至丸加減。
常用藥物: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子、鹿角膠、龜甲膠、牛膝、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等。
2.腎陽虛證
主癥:經斷前后,經行量多,經色淡暗,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或面浮胺腫,舌淡,或胖嫩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弱。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
病機概要:腎虛封藏失職,沖任不固,不能約制經血則月經量多,經色淡暗,或崩中漏下;腎陽虛憊,命門火衰,陽氣不能外達,經脈失于溫煦,故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腎陽虛,失于溫煦,不能蒸騰,膀胱氣化無力,則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水濕內停,泛溢肌膚,則面浮肢腫,舌淡,或胖嫩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弱皆腎陽虛衰之象。
治法:溫腎扶陽。
代表方劑:右歸丸加減。
常用藥物: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鹿角膠、菟絲子、杜仲、當歸、肉桂、制附子、赤石脂、補骨脂、川椒、茯苓、澤瀉等。
3.腎陰陽俱虛證
主癥:經斷前后,月經紊亂,量少或多,乍寒乍熱,烘熱汗出,頭暈耳鳴,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脈沉弱。
病機概要:腎陰陽俱虛,沖任失調,月經紊亂,量少或多;陰陽失衡,營衛不和,則乍寒乍熱,烘熱汗出;腎虛精虧,腦髓失養,則頭暈耳鳴,健忘;腎陽不足,失于溫煦,則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脈沉弱均為腎陰陽俱虛之征。
治法:陰陽雙補。
代表方劑:二仙湯合二至丸加減。
常用藥物: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鹽知母、鹽黃柏、菟絲子、何首烏、龍骨、牡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