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8 共1頁
慢性腎衰竭的中醫病因病機是中西醫實踐技能考試要求掌握的內容,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慢性腎衰竭雖由多種腎臟疾患轉化而來,因其原發病的不同,病因病機也有差異,但總體來說,腎元虛衰、濕濁內蘊是其根本病機,感受外邪、飲食不當、勞倦過度、藥毒傷腎常常是其誘發及加重因素。
1.腎病日久 患者腎臟疾病日久,腎元虧虛,脾運失健,氣化功能不足,開闔升降失司,則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藏不藏,當泄不泄,形成本虛標實之證。水液內停,泛溢肌膚而為腫,行于胸腹之間,而成胸水、腹水;腎失固攝,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血尿;濕蘊成濁,升降失司,濁陰不降,則見少尿、惡心、嘔吐。其病之本為脾。腎虛衰,水濕、濕濁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但久病入絡,可從虛致瘀或從濕致瘀,而見水瘀互結,或絡脈瘀阻。
2.感受外邪 感受外邪,特別是風寒、風熱之邪是該病的主要誘發及加重因素。感受外邪,肺衛失和,肺失通調,水道不利,水濕、濕濁壅盛,更易敗傷脾腎之氣,使正愈虛,邪愈實。
3.飲食不當 飲食不潔(或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失健,聚濕成濁,水濕壅盛,或濕蘊化熱而成濕熱。
4.勞倦過度 煩勞過度可損傷心脾,而生育不節,房勞過度,腎精虧虛,腎氣內伐。脾腎虛衰,則不能化氣行水,升清降濁,水液內停,濕濁中阻,而成腎勞、關格之證。而腎精虧虛,肝本失養,陽亢風動,遂致肝風內擾。
總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腎,涉及肺、脾(胃)、肝等臟腑,其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以腎元虧虛為主;標實為水氣、濕濁、濕熱、血瘀、肝風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