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8 共1頁
針灸皮膚灼傷和血腫情況的處理是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包含的內容,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
針灸皮膚灼傷的處理:
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常現象,無需處理。如因施灸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消毒的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針抽出水液,再涂以燙傷油等,并以紗布包敷。如用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要注意適當休息,加強營養,保持局部清潔,并可用敷料保護灸瘡,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處理不當,灸瘡膿液呈黃綠色或有滲血現象者,可用消炎藥膏或玉紅膏涂敷。
針灸血腫情況的處理:
血腫是指針刺部位出現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腫痛。
原因:針尖彎曲帶鉤,使皮肉受損,或刺傷血管所致。
現象:出針后,針刺部位腫脹疼痛,繼則皮膚呈現青紫色。
處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塊青紫時,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腫脹疼痛較劇,青紫面積大而且影響活動功能時,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
預防:仔細檢查針具,熟悉人體解剖部位,避開血管針刺,出針時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