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中醫技能輔導:頸椎病辨證論治

發布時間:2012-05-08 共1頁

頸椎病辨證論治是中醫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所包含的內容,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

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中醫學中雖然沒有頸椎病的提法,但其相關癥狀散見于痹證、痿證、項強、眩暈等方面的論述。

【診斷要點】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大多患者逐漸感到頸部單側局限性痛,頸根部呈電擊樣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為主,或以麻木為主。疼痛呈酸痛、灼痛或電擊樣痛,頸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壓時疼痛可加重。上肢沉重,酸軟無力,持物易墜落。部分患者可有頭暈、耳鳴、耳痛、握力減弱及肌肉萎縮,此類患者的頸部常無疼痛感覺。

(2)頸部活動受限、僵硬,頸椎橫突尖前側有放射性壓痛,患側肩胛骨內上部也常有壓痛點,部分患者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受壓神經根皮膚節段分布區感覺減退,腱反射異常,肌力減弱。頸5~6椎間病變時,刺激頸6神經根引起患側拇指或拇、示指感覺減退;頸6~7椎間病變時,則刺激頸7神經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覺減退。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

(3)頸椎正側位、斜位或側位過伸、過屈位X線片可顯示椎體增生,鉤椎關節增生,椎間隙變窄,頸椎生理曲度減小、消失或反角,輕度滑脫,項韌帶鈣化和椎間孔變小等改變。

2.脊髓型頸椎病

(1)緩慢進行性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走路欠靈、無力,打軟腿、易絆倒,不能跨越障礙物。休息時癥狀緩解,緊張、勞累時加重,時緩時劇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癱瘓,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2)頸部活動受限不明顯,上肢活動欠靈活,雙側脊髓傳導束的感覺與運動障礙,即受壓脊髓節段以下感覺障礙,肌張力增高,反射亢進,錐體束征陽性。

(3)X線攝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病變椎間隙狹窄,椎體后緣唇樣骨贅,椎間孔變小。CT檢查可見頸椎間盤變性,頸椎增生,椎管前后徑縮小,脊髓受壓等改變。MRI檢查可顯示受壓節段脊髓有信號改變,脊髓受壓呈波浪樣壓跡。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主要癥見單側頸枕部或枕頂部發作性頭痛、視力減弱、耳鳴、聽力下降、眩暈,可見猝倒發作。常因頭部活動到某一位置時誘發或加重,頭頸旋轉時引起眩暈發作是本病的最大特點。椎動脈血流檢測及椎動脈造影可協助診斷,辨別椎動脈是否正常、有無壓迫、迂曲、變細或阻滯。

(2)X線檢查可顯示椎節不穩及鉤椎關節側方增生。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1)主要癥見頭痛或偏頭痛,有時伴有惡心、嘔吐,頸肩部酸困疼痛,上肢發涼發紺,眼部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瞼無力,瞳孔擴大或縮小,常有耳鳴、聽力減退或消失。心前區持續性壓迫痛或鉆痛,心律不齊,心跳過速。

(2)頭頸部轉動時癥狀可明顯加重,壓迫不穩定椎體的棘突可誘發或加重交感神經癥狀。

【類證鑒別】

1.神經根型頸椎病應與尺神經炎、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等疾病鑒別。

2.脊髓型頸椎病應與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癥等疾病鑒別。

3.椎動脈型頸椎病應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及腦部腫瘤等疾病。

4.單純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診斷較為困難,應注意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神經官能癥等疾病鑒別。

【辨證論治】

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牽引、練功等治療。

1.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較快緩解癥狀。

(1)先在頸項部用點壓、拿捏、彈撥、法、頸項旋扳法等舒筋活血、和絡止痛的手法,放松緊張痙攣的肌肉。

(2)然后用頸項旋扳法,患者取稍低坐位,術者站于患者的側后,以同側肘彎托住患者下頜,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囑患者頸部放松,術者將患者頭部向頭頂方向牽引,爾后向本側旋轉,當接近限度時,再以適當的力量使其繼續旋轉5°~10°,可聞及輕微的關節彈響聲,之后再行另一側的旋扳。此手法必須在頸部肌肉充分放松、始終保持頭部的上提力量下旋扳,不可用暴力,旋扳手法若使用不當有一定危險,故宜慎用。脊髓型頸椎病禁用,以免發生危險。

(3)最后用放松手法,緩解治療手法引起的疼痛不適感。

2.藥物治療

(1)治宜補肝腎、祛風寒、活絡止痛,可內服補腎壯筋湯、補腎壯筋丸或頸痛靈、頸復康、根痛平沖劑等中成藥。

(2)麻木明顯者,可內服全蝎粉,早晚各1.5g,開水調服。

(3)眩暈明顯者,可服愈風寧心片,亦可靜脈滴注丹參注射液。

(4)急性發作,頸臂痛較重者,治宜活血舒筋,可內服舒筋湯。

3.牽引治療

通常用枕頜帶牽引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臥位牽引,牽引姿勢以頭部略向前傾為宜,牽引重量可逐漸增大到6~8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鐘。枕頜牽引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擴大椎間隙,流暢氣血,減輕壓迫刺激癥狀。

4.練功活動

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等活動鍛煉。此外,還可以做體操、打太極拳、做健美操等運動鍛煉。

【預防與調護】

1.合理用枕,選擇合適的高度與硬度,保持良好睡眠體位。

2.長期伏案工作者,應注意經常作頸項部的功能活動,以避免頸項部長時間處于某一低頭姿勢而發生慢性勞損。

3.急性發作期應注意休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也可用頸圍或頸托固定1~2周。慢性期以活動鍛煉為主。

4.頸椎病病程較長,非手術治療癥狀易反復,患者往往有悲觀心理和急躁情緒。因此要注意心理調護,以科學的態度向患者做宣傳和解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