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20 共2頁
(指船政天后宮、衙門及十三廠圖)左宗棠創辦的福建船政,是近代遠東規模最大的造船工業基地,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影響深遠。左宗棠為了“富國強兵”,提出要抵御外來侵略,必須建立一支新式的海軍,要建立海軍就得自己造船。在左宗棠、沈葆楨等一批官員主持下,清政府開始在具有獨特地理優勢的福州馬尾設廠造船,興辦學堂,這就是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馬尾福建船政。
(指圖)李鴻章,組建北洋海軍,創辦洋務,是洋務運動的重要領銜人物。(指圖)這張是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的留影。
1888年,李鴻章創辦了中國近代化的北洋海軍。這就是停泊在旅順軍港內的北洋艦隊。
(指圖)沈葆楨,是林則徐的親外甥,又是林則徐的二女婿。沈葆楨少年時就已在林則徐的熏陶下產生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作為首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楨,他通過辦船政學堂和派遣留學生,為近代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造船、航海和其他科技人才。沈葆楨重視發展近代工業,推動近代科技教育,組建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這張就是1866年的船政輪機廠照片。
(指圖) “揚武”號是沈葆楨主持船政期間建造的一艘噸位最大、水平較高的軍艦,后為福建水師的旗艦。
(指圖) 沈葆楨認為要開拓中國的造船事業,建立強大的海洋水師,就必須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他提出 “船廠根本在于學堂”。因此,左宗棠和沈葆楨根據船政發展的需要,創辦了福建船政學堂。沈葆楨,培養出嚴復、鄧世昌、薩鎮冰、詹天佑等思想家、教育家、海軍將領和許多近代工業的技術人員,他們不僅將思想與技術傳授給后人,而且他們所創下的一件件業績,不斷激勵著一代代華夏兒女的成長。
(指圖)億載金城,這是臺灣第一座西式炮臺,由沈葆楨所建,以抗擊日本的侵略,加強海防。城門外上方沈葆楨親筆題寫 “億載金城”。
(指圖)嚴復,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譯家。畢業于福建船政學堂,。曾經任過北洋水師學堂監督、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校長。(指圖)他翻譯了《天演論》,毛澤東曾評價他是“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人”。
(指圖)張之洞,“洋務運動”第一人,籌辦新式學堂,創造近代重型工業企業。曾創辦了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漢陽鐵廠。(指圖)漢陽鐵廠為中國第一家近代鋼鐵企業,也是亞洲第一座近代化的大鐵廠,為修建京漢、粵漢鐵路做出了貢獻。
(指船模)在1866年創辦福建船政之前二十多年,林則徐已經提出了建設近代海軍的設想, 早在1840年2月1日,林則徐就通過美國的旗昌洋行購買了一艘重達1006噸的商船“甘米力治號”,之后將其改為軍艦。這艘軍艦可以容納大炮34枚,是“中國海軍中最早的外國造軍艦”,在當時已經是一艘非常先進的軍艦了。
(指圖)為應對外強海上入侵,林則徐大力整頓廣東水師,積極招募民間陸兵水勇兵,進行軍事訓練,成為僅次于正規軍隊的集體兵力,多次成功地打擊英國侵略軍。
(指廣東沿海海防炮臺分布圖)林則徐還多次與鄧廷楨、關天培視察虎門要塞(指圖),在橫檔江面察看了木排鐵鏈,視察了威遠炮臺(指圖),巡視了靖遠、尖沙咀、官涌等炮臺,還觀看了從澳門購置的外國銅炮。
(指沙俄向南擴張形勢圖)林則徐知道沙皇俄國擴張的歷史,于是立即注意到西北邊疆的防務,他的防務思想可以說是海塞并重,全面防務, 但重點放在警惕沙俄,后來的歷史事實,說明林則徐的防務戰略思想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林則徐不僅是個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軍事家。1850年,林則徐回到福州時,還在馬限山上設置了多處的中坡炮臺,他還巡視閩江。這些就是他當時設置各炮臺的照片:長門炮臺、五虎礁和北岸炮臺。
林則徐在家鄉主要是養病,但這位與外敵勢不兩立的老人,又與英國侵略者進行了最后一次斗爭。據《閩侯縣志》記載,英國人曾進入福州城內,住在神光寺和積翠寺,林則徐以他崇高的聲望率領士紳們把他們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