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溫度裂縫的預防措施
(1)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如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減少水泥用量,將水泥用量盡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4)改善骨料級配,摻入粉煤灰或高效減水劑等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
(5)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加工工藝,在傳統的三冷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二次風冷新工藝,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6)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熱,推遲熱峰的出現時間;
(7)高溫季節澆筑時可以采用搭設遮陽板等輔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升,降低澆筑混凝土的溫度;
(8)大體積混凝土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以利于散熱,減小約束;
(9)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卻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氣冷卻,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預留溫度收縮縫;
(10)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巖或老混凝土上鋪設5mm左右的砂墊層或使用瀝青等材料涂刷,減小約束;
(11)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片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置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
(12)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鋼筋或者摻入纖維材料,將混凝土的溫度裂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www.Examda.CoM 1.5化學反應引起的裂縫及預防
(1)當混凝土拌和后會產生一些堿性離子,這些離子與某些活性骨料產生化學反應并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水而體積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脹開裂。這種裂縫一般出現在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間,一旦出現很難補救,因此應在施工中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選用堿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低堿水泥、低堿或無堿的外加劑,適當的摻和料抑制堿骨料反應。
(2)由于混凝土澆筑、振搗不良或鋼筋保護層較薄,有害物質進入混凝土使鋼筋產生銹蝕,導致混凝土脹裂,此種類型的裂縫多為縱向裂縫,沿鋼筋的位置出現。通常的預防措施有:保證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混凝土級配良好、混凝土澆注振搗密實和鋼筋表層涂刷防腐涂料。
2裂縫處理
裂縫的出現會引起鋼筋的銹蝕、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勞、抗滲能力,應根據裂縫的性質和具體情況及時處理,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2.1表面修補法
表面修補法是—種簡單、常見的修補方法,它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承載能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以及深進裂縫的處理。通常采用在裂縫的表面涂抹水泥漿、環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并在裂縫的表面粘貼玻璃纖維布等措施。
2.2灌漿、嵌縫封堵法
灌漿法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它是利用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膠結材料硬化后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膠結材料有水泥漿、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學材料。
裂縫封堵法通常沿裂縫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剛性止水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膠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膠等;常用的剛性止水材料為聚合物水泥砂漿。
2.3結構加固法
當裂縫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性能時,通常采取加固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加固、粘貼鋼板加固、增設支點加固,以及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
2.4混凝土置換法
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換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換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漿。
2.5電化學防護法
電化學防腐是利用施加電場在介質中的電化學作用,改變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所處的環境狀態,鈍化鋼筋,以達到防腐的目的。陰極防護法、氯鹽提取法、堿性復原法是化學防護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種方法。方法的優點是防護方法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小,適用鋼筋、混凝土的長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結構,也可用于新建結構。
2.6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種新的裂縫處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組織對受創傷部位自動分泌某種物質,而使創傷部位得到愈合的機能,在混凝土的傳統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組分(如含粘結劑的液芯纖維或膠囊),在混凝土內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經網絡系統,當混凝土出現裂縫時分泌出部分液芯纖維可使裂縫重新愈合。
3結論 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的出現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因此要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真研究、區別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裂縫的出現和發展,保證建筑物和構件的安全、穩定。
2010年注冊安全工程師網絡輔導火熱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