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針對性
進行安全評價時,首先應針對被評價項目的實際情況和特征,收集有關資料,對系統進行全面的分析;其次要對眾多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單元進行篩選,對主要的危險、有害因素及重要單元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評價,并輔以重事故后果和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評價;由于各類評價方法都有特定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要有針對性地選用評價方法;最后要從實際的經濟、技術條件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的、操作性強的對策措施,對被評價項目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論。
3.安全評價的限制因素
根據經驗和預測技術、方法進行的安全評價,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還存在很多限制,應該認識到在安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作出的安全管理決策的質量,與對被評價對象的了解程度、對危險可能導致事故的認識程度和采用安全評價方法的準確性等有關。安全評價存在的限制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方法
安全評價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其適用對象,各有其優缺點,各有其局限性。例如,許多評價方法是利用過去發生過的事件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作出推斷,而這些事件往往是高風險事件,高風險事件通常發生概率很小,概率值誤差很,如果利用高風險事件概率和危險度預測低風險事件概率和危險度很可能會得出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又如,在利用定量評價方法計算絕對風險度時,選取的事件的發生頻率和事故的嚴重度的基準標準不準,得出的結果可能會有高達數倍的不準確性。另外,方法的誤用也會導致錯誤的評價結果。
2)評價人員的素質和經驗
許多安全評價結論具有高度主觀的性質,評價結果與假設條件密切相關。不同的評價人員使用相同的資料評價同一個對象,可能會由于評價人員的業務素質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果。只有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的安全評價從業人員,才能得心應手地使用各種安全評價方法,輔以豐富的經驗,得出正確的評價結論。
由于許多事故在評價前并未發生過,安全評價采用定性方法來確定潛在事故的危險性,依靠評價人員個人或集體的智慧來判斷可能導致事故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后果,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往往與評價人員的技術素質和經驗相關。
(安全評價師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