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全面開展以班組危險控制為重點的危險預測預控活動 班組危險控制以提高崗位工人安全素質,控制人為失誤為宗旨,主要包括班組危險預知活動,標準化作業、安全檢查改革等內容。 危險預知訓練活動是班組安全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控制人為失誤,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落實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進行崗位安全教育,真正實現“三不傷害”的重要手段。針對三峽工程施工特點,危險預知活動一般采用以下形式:利用班組安全活動日或較固定時間進行的危險預知訓練活動集體作業或每日前短時間的危險預知訓練活動。 標準化作業是一種科學的優化作業方法。實踐證明,它對控制人為失誤效果顯著,特別是對作業程序性強的,如起重、爆破、硅澆筑,停送電作業等,更為適用。 標準化作業的前提是要有作業標準,應對作業程序,動作標準如行走路線、站立位置、姿勢、肢體動作、視線角度及相互動作配合和信號聯絡以及工作質量要求等項加以科學規定。 安全檢直是對系統實施動態反饋控制的前提,其作用在于掌握系統中設備、人員、管理及環境等狀態變化,及時發現隱患,為隱患整改提供動態信息。
5. 疏通德忠信息渠道,強化隱患整改 施工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事故隱患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物的因素,消除事故隱患,控制危險,提高施工作業過程中本質安全化程度,是有效防止事故發生的根本途徑。 水電站施工作業,非同一般工廠企業生產,作業的人、設備和作業對象每時每刻都處于變化之中,作業人員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故隱患。為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隱患,建設總公司合同各施工單位,盡快制定“事故隱患整政管理制度”疏通隱患信息渠道,明確隱患整政職責,落實隱患整改經費使隱患整改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不留空格,以保證隱患能及時整改。
6. 加強信息管理 從現代科學管理觀點看,信息是控制的前提。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采集、傳遞、處理、存貯,從目前三峽總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狀況看,安全信息積累尚不完備,應根據現代化安全管理要求,規范一些信息表格,方便計算機輸入,并開發安全管理信息系統,與總公司其它管理系統并網,實現安全信息的長期儲存與共享?!度龒{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已單獨列項,由首都經貿大學開發。
7. 加強施工過程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 系統前饋控制是通過檢查、檢測,及時發現進入施工過程的不安全狀態,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發生。下列因素可通過前饋控制技術實施控制:
?。?)人的不安全狀態,如特種作業人員(大型起重設備,運輸設備司機)應進行適應性測試。
?。?)即將投入使用的有缺陷的設備、器材、工具、附件等,如爆破器材質量問題、有缺陷的設備等。
?。?)異常的能量,如雷電。
?。?)錯誤的規程和指令。 負反饋一施工過程中發現不安全狀態及時糾正,控制其被觸發造成事故;或者是發生事故后(包括險肇事故),及時查明原因,吸取教訓,從而避免重大事故發生。 正反饋一通過評比獎勵,形成一種激勵機制。表彰激勵,影響面廣,是安全管理中的導向問題,符合現代安全管理中注重調動職工主動性的基本思想。為此應實施有力的安全獎懲措施,體現重獎重罰。
8. 開展施工過程中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工作
(1)大型起吊設備 從目前情況看,施工單位由于受資金限制,所使用的大型起吊設備,大部分老化嚴重,安全問題相當突出。如!臨時船閘施工中使用的三臺豐滿門機,系承擔葛洲壩工程期間購置,已使用了近二十年,基本上未進行大修,有些重要構件因變形嚴重拆裝困難,大得不切割大螺栓孔,導致強度明顯下降,隨時有發生斷臂、倒塌的危險,更為嚴重的是三臺豐滿門機除提升抱閘和起吊鋼絲繩不得不重點保證其性能外,其它安全防護裝置基本未配。建議盡快組織專業單位進行系統檢測評定,否則很可能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目前已多次出現險肇事故)。
?。?)高邊坡 三峽壩區的地質狀況,從宏觀上看,已進行了很精細的勘探工作,因而情況也較明確。然而,在施工過程中,高邊坡的地質構造是無法事先全部揭露清楚,往往冒出一些松動危石,給施工安全構成很大威脅。建議采取儀器監測和人工現場巡視檢查相結合方式,對邊坡實施安全監測,據監測結果,及時進行反饋分析,一方面對開挖地段進行錨固處理,同時預測下一板段的結構面情況,必要時提出相應的施工措施。
(3)土石方挖掘施工爆破 土石方挖掘施工爆破,從已發生的幾起人身傷亡事故看,除人為因素(如作業人員中民工安全意識不強、技能素質不高)外,爆破器材質量問題突出。如1996年3月30日南坡S2洞事故調查報告中指出有一孔早爆,說明導火索有質量問題。1996年9月6日北坡N3排水洞事故爆破現場,有3孔未爆,其中1孔導火索燃光,雷管未爆;一孔導火索阻燃,高雷管6CM處導火索熄滅,雷管未爆;一孔導火索未燃。1996年9月9日在N4洞掌子面現場又發現導火索阻燃現象,當時在安全處主持下,現場抽檢了3根導火索,又有一根阻燃。永久船閘一期工程施工中也發生過炸藥質量問題。建議加強爆破器材質量控制,如對入庫的爆破器材,按一定抽樣要求進行性能檢驗,以確保爆破器材質量。
?。?)雷電 據《中國氣象圖集》的“全國年平均雷暴日分布圖”可知,宜昌地區的年平均雷暴日為45(TD),屬于多雷區,三峽壩區位于宜昌西部,地處西陵峽,依山傍水,由于山區空氣向上移動較強,雷暴活動尤其劇烈。 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可計算確定三峽壩區的雷擊大地年平均密度為3.38(次/年.平方公里),整個壩區的年平均落雷次數為50(次/年),因而壩區雷擊頻率很大。 雷電的傷害模式一般分為以下三種:直接雷擊、跨步電壓、電磁感應。 直接雷擊是雷電傷害中最嚴重的傷害,往往會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尤其是在易燃、易爆物質倉儲場所,此等事故國內外報導甚多。 跨步電壓是在落雷點附近或避雷針引下線附近,由于強大的雷電流在大地中產生電流場,形成跨步電壓,造成人身傷亡。 電磁感應是雷電放電的強大電流在其周圍發生的電磁感應,可能通過動力線或通信線傳播較遠地方,對人、物也有很大危險。 隨著三峽工程建設的深入,壩區人員、重要設備設施將更加密集,且分布范圍廣泛,因而發生雷擊事故的可能非常大,事故后果嚴重,必須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建議盡快組織防雷權威單位,研究三峽壩區防雷問題,制定并落實有效的防雷措施。
?。?)二期深水圍堰 三峽工程二期圍堰的最終布置形式是長委會組織多家單位進行長期攻關的智慧結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在土石圍堰工程設計方面的最高水平。然而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受業主、設計、監理、施工、運行管理以及施工地質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施工安全問題將十分突出。據葛洲壩工程集團公司有關資料,該公司承建的40余座水電站中,有15個工程施工圍堰或導流洞、檔水壩因防洪標準太低或工程質量不好及管理不當,發生了18次失事,造成生命、財產重大損失,拖延工期。對于三峽二期深水圍堰,若1998年汛期基坑抽水結束后,上游萬一出現百年一遇的洪水,墻后的風化砂在沒有經自重壓密的情況下,下游墻仍有可能因撓曲過甚而開裂。建議進一步開展二期圍堰勞動安全評價工作,系統發掘施工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及時發掘危險及時整改,確保圍堰施工安全。
?。?)大江截流 與國內外已成功的深水截流工程相比,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的顯著特點有:截流流量大(14000M3/S),水深(42M),覆蓋層被沖后可達60M,落差?。?.19~0.62M),龍口流速低(1.78~2.86M/S),龍口段截流俄提填筑工程量大(35.9萬M3),水下拋填強度高(日平均3.59萬M3,最大拋投強度5.85萬M3/D),料源又主要集中在左岸,給截流施工帶來特殊的困難。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水工模型試驗表明:拋投料或拋投進占方式稍有疏忽,便會出現獎頭大面積坍塌。截流期堤頭坍塌,將嚴重危及截流機械和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