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來說,這種評價方法主要有五部分:
1. 危險源辨識;2. 控制能力評定;
3. 建立數學模型;4. 安全計量和綜合安全評價;
5. 安全管理改革建議。
這五個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這種評價方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 能夠正確反映系統中危險和控制矛盾斗爭狀態;2. 計量方法科學;
3. 數模所得參數可以用于目標管理;4. 評價以基層危險控制為核心;
5. 評價方法適用于自評,可以進行定期自評,上級復查。
上述安全評價方法,已在燒結、煉鋼、軋鋼、氧氣、乙炔、化工、礦山等不同類型十余家專業廠(礦)試點推廣,效果十分顯著。1992年運用本辦法對主要從國外引進的具有八十年代水平的全國最大無縫鋼管工程進行了安全評價,發現了130余項設計、施工缺陷,使人們認識到,即使再先進的工藝設備,也不可能完美無缺,必須進行安全評價,加深了人們對安全評價必要性的認識。另外,上鋼五廠1982年在轉爐車間建成煙氣凈化、回收系統,由于設計缺陷較多,鑒于同行業廠家這類系統曾多次發生嚴重煤氣中毒事故,未敢貿然投產。直至1984年,對之進行了安全評價,發現104余缺陷,經改造后,徹底解決了隱患,試車一次成功,取得良好效果。上海寶鋼苯加氫裝置被視為埋藏在寶鋼的一個定時炸彈,1986年投產后近十年內,年均火警2次左右,1994年對之進行了安全評價,評價后進行了整改,至今2年多未發生火警,經濟效益顯著。
根據我們以往經驗,和現場同志聯合工作,經過一年時間即可以初步實現安全管理現代化,事故顯著下降。
對于三峽工程這樣的大系統來說,在短時間內對所有工程進行評價是不可能的。經研究決定,此次評價采取如下作法:
1. 選取臨時船閘為典型單元,按上述要求進行全面評價,提出安全管理現代化建議;
2. 對三峽工程傷亡事故及經濟損失進行預測評估;
3. 其他危險源進行宏觀評估;
4. 提出管理體制的建議。
臨時船閘施工安全評價,運用安全控制論動態評價模型,通過系統危險辨識,系統危險控制能力診斷,綜合安全評價,對其施工過程中的危險狀況以及危險控制能力進行了充分的定性、定量評價,并提出了企業現代化安全管理模式—《企業現代化安全管理實施綱要》。
三峽工程傷亡事故及經濟損失預測評估,針對水電工程的特殊性,如樣本少、變量間相關性強等,運用現代控制理論原理和系統辨識方面小子樣建模新技術以及現代統計信息技術,建立了預測數學模型,這種數學模型不僅可以用于安全預測,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危險控制的定量管理,是安全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宏觀危險源辨識評估,參照美國國防部標準MIL—STD—882,將工程劃分為若干系統,運用初步危險分析(PHA),對各系統主要危險部位的危險形態、事故后果、防范建議、缺陷狀況等進行了宏觀辨識。
安全管理體制研究根據國家安全管理體制的特點,結合三峽工程建設安全管理現狀,確定了三峽工程建設安全管理各方面的基本職責,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