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湖南3+5城市群應成為發展典范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在促進中部崛起和富民強省背景下,湖南進一步提出“3+5”城市群發展戰略(長沙、株洲、湘潭三個中心城市和岳陽、常德、婁底、衡陽、益陽五個城市)。尤其在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后,如何在新型城市群發展道路上探索,走出一條區別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成渝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城市圈發展新路是湖南當前最的省情。為此,記者專訪了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柳思維。 
  3+5”城市群對于農業省的湖南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有什么作用? 
  柳思維:湖南是典型的農業人口省,總量6800多萬人,其中農業人口比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如果按常規推進城市化,湖南會一直落后于全國城市化水平。啟動“3+5”城市群建設,就可依托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武廣高速客運鐵路在沿江(湘江)靠湖(洞庭湖)約5萬-6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對湖南農業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區域從整體上進行城市化重構與城鄉統籌規劃,建設一個核心增長極(長株潭)和若干次一級中心城市群,下連縣城與農村城鎮村莊,形成各類城市空間組團聯網的連綿城市群,把推進新農村建設有機納入城市群建設過程中,實現城鄉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發展一體化。這樣既可迅速提高湖南城市化水平,又在全國農業人口密度較的區域內,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這無疑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此前,湖南省委、省政府確定新型工業化作為富民強省的第一推動力,“3+5”城市群的建設如何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相結合? 
  柳思維:要避免傳統的城市群模式,即單純靠城市建筑物簡單疊加與堆積,“3+5”城市群建設應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同步。長株潭城市群目前擁有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要素優勢與產業優勢,長株潭的新材料產業、信息產業、工程機械及車輛制造產業、生物工程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及文化產業在省內外均有明顯比較優勢;雜交水稻產業更是世界領先;由于具有水陸空交通網絡優勢和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1508.955,-15.75,-1.03%,吧),發展旅游、休閑、物流等服務產業具有潛在優勢。建設“3+5”城市群就是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目標,對各個城市空間的產業進行整體優化和重構,使工業產業在園區集中與集群,各個城市之間產業分工互補,產業鏈條由城市擴散到農村。 
  “兩型社會”獲批后,對于長株潭的城市群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跟國內其他城市群相比,“3+5”城市群具有哪些顯著特征? 
  柳思維:“3+5”城市群地處湘、資、沅三水系下游,環洞庭湖水系發達,有衡山山脈縱穿,整體海拔不高,平原較多,夾有丘崗山地,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常年雨量充沛,四季花木常青,這樣的空間生態環境在全國也不多見,有利于城市及城市群在空間上的延伸,比目前城市||密集度過高的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具有明顯的生態優勢。因此,在長株潭城市群的建設過程中盡可能保護現有城市間具有良好生態功能的山丘、湖泊、林地等,不要輕易推平、填平,應順勢而為,適當整合形成一批依山傍水的城市建筑群。 
  “3+5”城市群建設在探索區域制度創新上將給國內其他新興城市群提供哪些示范? 
  柳思維:新型城市群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要在制度創新上取得突破,目前影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是制度建設滯后。 
  “3+5”城市群建設涉及湖南8個市級行政區劃,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個地方政府作為利益主體都有自己的訴求,并總是力求在對上級政府與同級政府的博弈中實現利益最化。 
  要建設一個與新型工業化同步的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型、環保型城市群,必然涉及各個行政區劃的利益關系調整。以治理湘江污染為例,同處河流不同段落的行政區其治理污染的投入成本及外部收益是不同的,因此,必須統一規劃、統一行動。還有城市群內各城市邊緣地帶的對接與建設涉及到現有財政分灶吃飯體制的沖突,這也需要區域內財政稅收體制的調整和行政區劃的微調,如長株潭三市結合部的空間合理規劃,就必須沖破現有行政區劃體制的塊塊分割,按照建設“3+5”城市群核心增長極的功能要求,從總體和長遠上進行謀劃。 
  “3+5”城市群發展的重要問題是土地管理體制創新,包括如何按照《物權法》的要求,既有效保護農村耕地、林地,維護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益,又要為城市群及工業發展儲備一定土地,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在制度設計上促進城市群建設進程中節約用地,提高土地的產業承載力、集聚能力及產出效益。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