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劉德天:透視中國民間環保困境及重要性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20年的事件對于歷史來說,不長也不短,可以由新生嬰兒長成成人。但是對于一項事業來說往往承載著太多的苦辣酸甜的艱辛。

2011年5月6日,位于遼寧省盤錦市的中國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舉辦黑嘴鷗保護協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減少碳排放行動’,同時全面總結中國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NGO】20年發展歷程和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發展狀況。

而作為中國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的創始人——劉德天,在紀念大會上回顧發展歷程的同時不禁擔憂國內民間環保的艱難處境與挑戰。

1990年,國際自然基金會鷗類專家梅偉義來到遼寧省盤錦市,確定雙臺河地區是人類尋找了百余年、瀕臨滅絕的黑嘴鷗的繁殖地。當時作為當地主流媒體《盤錦日報》的記者劉德天夜里采訪完梅偉義以后回到家中,為了不讓燈光影響家人休息,他躲進衛生間寫出了《中國發現黑嘴鷗繁殖地 揭開世界百年未解謎》,刊登在《盤錦日報》頭版頭條。從1871年法國傳教士司溫侯首次在我國福建廈門采集到黑嘴鷗標本并予以命名開始,百余年來人們對黑嘴鷗的行蹤,特別是繁殖地點一直不清楚,只知道它在香港、臺灣等地越冬。

劉德天的這篇報道第一次傳遞出遼寧省盤錦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鷗繁殖地的信息,對于研究和保護這種只剩2000只左右(1990的統計數字)珍貴鳥類,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此也解開了劉德天與黑嘴鷗的不解之緣。

劉德天經常說自己是新聞記者,對于宣傳環保有特殊的優勢。他喜歡用“落水論”來解釋宣傳的重要性。“這就好比有人落水了,需要有人喊,只有喊才能叫來人,但光喊還不行,還得有人跳下水去救人。如果呼吁的人多,參與的人少,那就沒什么效果。落水的人就會死。”因此,1991年,劉德天在遼寧省盤錦市發起成立了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他把新聞、環保、黑嘴鷗繁殖地所在鄉鎮及遼河油田礦區開采單位的領導及各界有識之士組織起來,共同保護珍稀、瀕危的黑嘴鷗。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到2002年,雙臺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黑嘴鷗數量達到了創記錄的5020只,占世界野生種群的75%。雖然離國際公認的脫離瀕危需1萬只的種群標準還有很大距離,但與1990年剛發現時的1200只相比,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

在多年的環保工作中,劉德天遭遇到許多想象不到的困難,在協會建立伊始,缺少辦公場所和資金,多次搬遷辦公地點。為了加強國際交流,自費數萬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到盤錦舉辦國際研討會,在當時的年代里,僅欠賓館會務費就高達1萬多元。

為了環保,劉德天常常廢寢忘食,由于沒有資金來源,向親朋好友借錢成了家常便飯,常常是一個人為了坐公交還是步行而考慮半天,妻子為此欲與其離婚。

同時,因為破壞環境大多數是一些掌握權利和財富的社會強勢群體,與之斗智斗勇成為劉德天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環保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情。同樣,環保也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公眾的參與與政府的支持同等重要。”

在堅持環保活動的同時,劉德天經常被一些現實的問題所困擾,作為民間環保組織缺乏合法的社會地位,同時專業人才和經費的嚴重缺乏一直困擾著他。在很多時候,以協會的形式募捐遭到白眼和冷嘲熱諷,更多的時候是依靠多年來人際關系和人格品行贏得別人支持。

天道酬勤,在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風雨雨后,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會員從原來的47人增加到2.2萬人,匯聚了生物、醫學、教育、法律、文化、攝影、美術以及新聞輿論行業的精英,同時黑嘴鷗的數量從1200只增加到2011年的8000多只,占有世界總量的絕大多數,位居世界第一,這不得不稱為世界奇跡。

多年來,先后包括《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以及國內和國際主流媒體宣傳報道高達數百篇之多,劉德天本人也獲得世界級別和中國國內多項環保獎項,遼寧省盤錦市也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嘴鷗之鄉”稱號。

20年來,黑嘴鷗保護協會通過保護濕地,實現對黑嘴鷗的保護。僅2.8平方公里南小河的濕地面積,承載著全球50%黑嘴鷗的生存空間。

2003年6月,劉德天在南小河發現因農民在當地引海水養殖對蝦,致使海水淹死大批剛出蛋殼還不會飛的鷗雛。他多次向各級主管部門反映這個問題,強調保護南小河的重要性,撰寫發表了《天災人禍:黑嘴鷗慘死南小河》、《哭泣的南小河》、《黑嘴鷗繁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等文章。在政府主管機構的支持下,2004年,南小河保護站正式建立,黑嘴鷗當年就增加了3000多只。

2007年,一家志愿者協會反映,有人打著開發招商的旗號要在濕地養海參。劉德天趕到現場考察后,在報上刊文表示:“南小河是黑嘴鷗的‘宿舍’(繁殖地),周邊濕地是黑嘴鷗的‘食堂’(覓食地),同樣不能開發破壞。 ”在媒體的監督和政府的干預下,及時剎住了在濕地的開發招商,黑嘴鷗的家園再次化危為安。

黑嘴鷗保護協會在保護黑嘴鷗家園的同時,還走進機關、學校、油田礦區進行保護濕地、愛護鳥類教育活動,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使黑嘴鷗繁殖地和棲息地得到保護。

該協會秘書長錢亞超放棄每年豐厚的經商收入,無怨無悔充當全職志愿者,協會會員張楨貞連續8年堅持到野外為鳥投食和張貼環保標語。她和父母共同承擔照顧一只受傷的黑嘴鷗的擔子,100多個日日夜夜里為小黑嘴鷗每餐更換可口的食物,小鷗病情康復,放飛藍天。遼河油田筆架嶺作業區的不少石油工人都成為了協會會員,他們在宣傳環保的同時,在工作中做到“滴油不落地”,使附近2.8平方公里區域成為黑嘴鷗的“天堂”。

二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最好的年齡,而在中國的民間環保史上,這二十年是中國民間環保的起點與發展階段,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民間環保組織必將為中國的環保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但是,民間環保組織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社會地位、資金來源、專業人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每一個民間環保草根和相關人士共同去思考解決!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