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白水蘋果 億萬人民的口福”。做為全球最佳蘋果優生區的白水縣,近年來圍繞蘋果提質增效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有機蘋果”理念已深入人心。2011年,白水縣在打造“中國蘋果有機第一縣”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全縣20%以上果農畝均收入上萬元。
白水是最早被命名的“中國蘋果之鄉”。目前,全縣栽植面積5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來源于蘋果,白水農民因蘋果而脫貧致富,2011年僅蘋果一項預計就可為全縣創造26億元產值,比去年增加近10億元。全縣五萬戶果農中有一萬多戶果園畝收入上萬元,個別農戶畝均收入超過2萬元。這此驕人的業績,更是推動了“有機蘋果”的生產理念在全縣范圍內的推廣普及。
“發展有機蘋果最為成功之處,就是帶給果農思想最深層次的變革,使他們擯棄了滿足現狀的意識,開始大膽地走向市場,迎接市場帶來的各種風險和阻力,開始在產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投入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思考,并開始付諸行動”。采訪中,縣委書記葉珺這樣說道。
近年來,白水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蘋果主導產業為核心,以畜牧業養殖為支撐,以沼氣池建設為紐帶”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通過政策支持、科技培訓、扶持延伸果業產業鏈條,大力推廣有機蘋果生產,重點發展畜牧養殖、沼氣池建設等使全縣有機果園建設跨上了新臺階。2010年底,全縣蘋果總面積發展到52萬畝,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基地認證30萬畝,有機食品基地認證6萬畝。
政策支持為白水蘋果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白水縣先后爭取到蘋果整合資金試點縣、蘋果保險試點縣、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試點縣三個中、省財政支持試點項目,年投入1600萬元,整合蘋果產業發展項目資金5427萬元,建設育苗圃1250畝,良種示范展示園320畝,綠色蘋果示范基地3000畝,生態果園3500畝,有機果園建設成效初顯,白水的蘋果產業化建設得以迅速發展。
科技助推有機蘋果的發展。白水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蘋果試驗站的科技力量,積極實施“校縣聯合科技示范與入戶工程”,“十百千”科技培訓計劃,按照“一戶一個明白人”的需求,年均組織開展科技培訓2000余場(次),受訓果農10余萬人(次)。全縣已有蘋果專業技術干部294人。農民技術員4000多人,共建各級各類示范園10萬余畝,省級示范園有8000余畝。2011年白水縣財政又拿出200萬元為全縣194個行政村基本配備了一名“村級果業技術推廣員”,進行果業政策宣傳、技術示范、推廣等。
收水鄉五泉村果農趙更子的6畝果園在2007年實施間伐時,老伴實在想不通:“果樹都減了一半,產量還能上去,這不是瞎折騰是什么”。西農大試驗站的專家和鄉蘋果站的技術人員耐心給他做思想工作,才勉強同意進行間伐。間伐后,2008年,老趙的果園雖然產量少了些,但蘋果的品質和個頭提高了一大截,銷售價格也高出很多,往年收入不上萬元的6畝果園當年就收入2萬多元。總結這種巨大變化的原因,趙更子認為,一個是加大有機肥和農家肥的投入量,二是加大灌溉力度,把水跟上去。只要水肥能跟上。在他的帶動下,收水鄉果農科技務果、生產有機蘋果的能力和熱情普遍得到提高,收水也因此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中國有機蘋果第一鄉”。今年收入鄉的蘋果又迎來喜人銷售態勢,直徑85毫米的紅富士蘋果每公斤售價達到9元多,還供不應求。
有機果業要提升,發展畜牧業是關鍵。要解決果園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和肥料,必須擁有有機肥。通過發展養殖業,為果園提供有機肥源,真正形成草—畜—沼—果的生態農業循環體系。為此,白水縣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壯牧優果養殖示范工程”,號召各鄉鎮各抓一個適度養殖示范村示范帶動,輻射42個專業村,帶動群眾發展散養戶,逐步實現生產的要求。2010年起又在全縣推廣“果、畜、草、沼、水”五配套循環生態果園模式,2011年全縣已建成五配套循環生態果園9萬畝。
做好果畜結合大文章,是發展有機蘋果的現實需求和拓寬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縣委縣政府要求全縣搶抓百萬頭生豬建設機遇,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提高土壤有機肥力,堅持以家庭適度規模養殖為基礎,以鄉鎮重點村建設為抓手,以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為平臺,按照“政府扶持、企業帶動、多元投入、群眾主導”原則,建成20個鄉鎮養殖重點村(年出欄生豬20萬頭),25個生豬規模養殖場(年出欄生豬5萬頭),5個標準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3萬頭),1萬家庭適度規模養殖戶(年出欄生豬14萬頭),全縣實現生豬飼養量80萬頭。同時,白水縣委、縣政府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在省市財政的大力支持下,以項目為支撐,大抓沼氣池建設。2010—2011年度,全縣建設沼氣池2000戶,使全縣沼氣池總量達到了2.2萬余口。按照一口沼氣池帶動5畝有機園計算,就可發展11萬畝有機果園。
延伸果品產業鏈是蘋果產業化上臺階的關鍵。近年來,白水縣圍繞國際貿易化道路,引導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扶持發展了以股份合作制為主的昌盛、宏達、源興、三聯等果業龍頭企業20余家,其中7家取得獨立的進出口經營資格。包裝生產經營企業也已經發展到了72家。建設氣調冷藏庫47座,機制冷藏能力達到了20多萬噸。同時大力扶持蘋果專業合作社建設,全縣共建立專業合作社163家,輻射果農5萬余人。
2011年十月,在陜西洛川舉辦的陜西蘋果品牌聯賽中,白水宏達果業公司的宏達圣鄉品牌從全省70多個品牌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而白水宏達果業公司8年前還只是個只能儲藏和銷售蘋果的果庫。到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集蘋果生產、包裝、貯藏、銷售、農資供應、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省級果業龍頭企業,建立起了有機蘋果、綠色蘋果生產基地,擁有現代化機制冷貯能力2.5萬噸;年生產果品包裝能力500萬m2;年生產果實套袋2億枚。在白水,像宏達公司這樣和蘋果沾邊的生意都掙了錢。
2011年,白水縣8——10個裝的蘋果禮盒普遍都賣到了100元以上。縣長劉振強介紹:“有機蘋果一個可以賣到了15元,一個蘋果相當于過去賣10斤的價錢,做精品,增加附加值,這就是白水發展蘋果產業化的根本理念。”正是有了這種理念,白水縣圍繞果園“畝均上萬元”的目標,積極推廣“大改形、強拉枝、減密度、有機肥”新型四項關鍵技術,借力西農蘋果試驗站的科技力量,加強質量和品牌意識,構建起從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到市場營銷的現代果業體系,實現蘋果產業由綠色向有機的升級換代,著力打造中國有機蘋果第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