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開封市舉行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工程書店街開街儀式
出席開街儀式的領導和嘉賓參觀書店街
開街儀式后,“宋太祖趙匡胤”帶領皇后、文武大臣等22名演員巡街
2011年11月23日,(鄭勁松綜合報道)開封舉行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工程書店街開街儀式。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市長吉炳偉等市領導及王立群等社會名人出席了開街儀式。
23日上午,簡短的開街儀式后,市長吉炳偉高聲說:“我宣布,書店街正式開街。”隨后,開封市領導一行為書店街的百年老店揭牌,并和書店街的幾個百年老店店主進行交談,詢問現狀,相信這些百年老店能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
走進開封書店街,猶如走進了《東京夢華錄》,千年前的繁華似乎又呈現在眼前;開封書店街是一條與日本東京神田書街齊名的世界兩大古街之一,書店當然并非只在書店街才有,但書店街那種濃郁而又厚重的文化氣息,那種悠閑而又雅致的古老韻味,卻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領略到的。
書店街多為兩層閣樓式建筑,飛檐挑角,青磚白縫,雕花門窗,精巧華麗,橫額牌匾,拙樸凝重,整修一新的開封書店街穿越千年,今天又煥發了新的魅力。
開街儀式上,開封市副市長陳國楨對書店街進行了簡短的介紹。目前,中國歷史上以“書店”命名的街道,國內僅此一家,而世界上另一著名的書街—日本東京的神田書街是在1890年以后成為書店聚集區的,比這里晚了100多年。1986年和2004年,開封市對書店街進行過大改造,保持了清末民初建筑風格,樸素淡雅,古色古香,被稱為“文化一條街”。目前,書店街共有商戶200多家,其中大小書店40多家、文化用品商店100多家,仍舊保持著書店聚集的文化特色。
開封書店街位于開封市中心繁華商業區,全長620米,寬19米,南起鼓樓廣場,北至東西大街,是開封古城歷史風貌的典型街道,也是唯一一條沒有進行大拆大建的歷史老街。書店街的歷史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當時名為“高頭街”。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高頭街一帶是東京城里最繁華的街市,“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交易的商品主要有書籍、字畫、古玩、衣物以及中藥等。到了明代,易名為“大店街”,與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鼓樓相毗鄰,經營品種仍然以書籍、文化工藝品及文房四寶為主,店鋪云集,文化氣氛濃郁,是全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則由大店街正式改稱為“書店街”。沿襲至今,有近300年的歷史。清代開封為中原文化中心,文化產業極為興盛。書店街以經營書籍字畫、文房四寶而聞名,當時的名店就有“振興隆”、“德五祥”、“鳳麟閣”、“博雅齋”、“環文閣”、“惠昌山房”、“陸房山館”、梁苑錦南紙莊等十幾家。書店有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廣益書局、開明書店等當時中國著名的大書局。五四運動以來,李大釗、肖楚女等知名人士曾在此宣傳進步思想,一系列的知名進步刊物如《中州評論》、《青春詩刊》等都在此刊發,成為近代宣傳先進文化的思想陣地。
開封市依據《開封宋都古城保護與重現工程規劃》和《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規劃》的總體要求,把書店街總體定位為:以大宋文化、古都歷史和人文底蘊為背景,以書籍文化、書畫文化、書房文化為主題,以書店街及相鄰、相連街巷為載體,以旅游、休閑、購物、展示為業態,以明清建筑為風格,將文化歷史街區保護和旅游景區建設相結合,把書店街打造成高標準、高水平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是今年開封市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舊城改造重點項目和重大民生項目。從7月6日正式開始,通過近四個月的高強度、高標準、快進度的工作和施工,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將書店街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名街已初步實現。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工作得到了國內著名專家的贊揚和廣大市民的好評。
本次整治保護了歷史街道、歷史建筑的原真性,漫步其上,便覺得與鬧市的喧囂拉開了距離,仿佛能感受到老街悠遠的氣息。
同時,開封市書畫院入駐書店街和市新華書店書店街匯文廣場的建立,將極大地提高書店街的文化氛圍,促進書店街文化業態的調整。今后,開封市還將開展“百名書法家書店街書法行活動”和“旅游團隊每日游書店街項目”,進一步宣傳書店街,烘托書店街的業態調整。書店街將成為聞名中外的國家歷史文化街區暨旅游、休閑、購物、商業步行街。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書店街提升工程,是開封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委九次黨代會精神,發揮開封文化優勢,提升文化軟實力,帶動開封文化發展的重大舉措,標志著開封文化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