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實務題
**實務答題中應注意的事項
1。認真審題,讀懂題目要求。包括圖面標識、圖例、風玫瑰、比例尺、地形條件、河道水流方向、符號等。
2。實務評析的基本思路。記住無論哪類題目都要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題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題、怪題難為考生,“考點”往往出在對基本要領認識的錯誤,沒按基本內容完成、違背編制過程或不符合規劃審批或技術文件的有關要求等等。因此對題目理解后把對應規劃設計的基本要領在腦中回顧一下,這對答題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斷考題類型。一般考題類型分為城鎮體系規劃、總體規劃、城市交通體系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小區規劃、管理法規等,判斷好題型后再針對相應的要領對題目進行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鎮體系規劃外,全部是必考類型。
4。答題必須全面。例如題目要求“全面評析方案”,一般要敘述考題的優點和問題兩部分。如果是“提出問題并指出解決的措施或辦法”則首先找出問題,并記住一定針對每個問題都要說明解決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幾個問題的回答還滿足要求,但到后來就忘記了提出解決措施,這樣則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試中答題原則是“答對給分,答錯不扣分”,因此對沒有把握的問題,不妨多答點,但必須保證試卷干凈,條理清晰,回答準確,不要模湖不清或模棱兩可,也不要漫無邊際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亂和浪費時間,影響成績。
6。學會進行“考點”判斷。注意不要被題目中的假象迷惑,影響對題目問題的判斷。有些明顯缺項往往不一定是考點,而有些題目中可能給出了許多數字,有的考生就認為應該在這些數字中找出問題,而忽視了數字背后相關聯的問題。這就需要結合大量實例分析練習,只有這樣,才能靈活應對各種試題,提高對實務型試題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題質量。 一、 規劃方案評析 **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中應注意的問題:1。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承擔編制的設計單位應具有乙級以上規劃設計資格。2。注意:中心鎮是否選的太多,一般來說一個縣的縣城應該是中心鎮,另外最多可再選1-2個發展條件好的鎮為中心鎮;在鎮與鎮之間要看基礎設施(交通、供電、供水、電訊、污水處理等)和社會服務設施(學校、醫院、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等)的配置是否均勻、合理;基本農田是否被侵占了,有污染的工業(尤其是鄉鎮企業)是否布局太分散、不合理。
**城鎮體系規劃實務考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要審好題。看文字敘述與圖面表現是否一致;圖紙是綜合性的規劃圖還是單項圖(如交通圖或基礎設施、社會服務設施圖),不同的圖“挑錯”著眼點就不同;看該考題多少分,如果是分值高的挑的錯就要多一點,如果是分值低的挑的錯就少一點。
(2)規劃的產業空間布局是否恰當;產業發展有無與縣(市)情相違背的地方(如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且無國家的軍事、科研基地,卻規劃要建高技術工業園區),等等。
(3)中心鎮選取是否過多;如果不多,選取是否正確,位置是否恰當。
(4)城鎮化水平預測是否過高;是否出現“部分之和大于總體”的現象,即各市、鎮的人口之和大于總人口。
(5)交通組織是否合理:如路網過疏還是過密;追求環路是否有必要;高速路出口預留是否恰當;路網與城鎮發展是否能有機聯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經濟,等等。
(6)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城鎮或相鄰很近的鎮都建了水廠,造成浪費;污水處理廠是否多鎮共享,位置是否恰當(有無對本區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變電站位置是否恰當,服務半徑是否合理;教育、文體、醫療設施布局是否恰當,服務半徑是否合理,等等。 (7)是否充分考慮了制約因素:如題面文字上說該區域水資源短缺,但把城市規模卻規劃得很大;對地震斷裂帶、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否做了避讓;是否考慮了防洪問題;是否有不考慮門檻制約因素而要盲目發展的問題,等等。
(8)大型建設項目布局是否有極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擾民,給以后發展造成障礙;位置不對;有災害隱患;有在丘陵或荒地上選址的可能,但卻過多地占用基本農田,等等。
(9)與周邊地區的關系處理得是否恰當:有無“以鄰為壑”的問題;有無道路不銜接的問題,等等。
(10)是否注意了生態環境問題:如在生態保護區內規劃布置大型建設項目;海岸線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該區域靠海的話),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護;其他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等凡是在圖面上出現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