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四大城市圈助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騰飛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青藏鐵路全線運營1年來,有關陜西、甘肅、青海、西藏四省區經濟合作,成為專家與政府官員討論的熱點話題。大多觀點認為,陜甘青藏四省區以資源、產業、市場等方面的同構性為基礎的合作優勢正在顯現,如果進一步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相關方針,加快推進西安、蘭州、西寧、拉薩為中心的城市圈建設,可助新興“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有力“騰飛”。 
  ——“關中-天水城市圈”:我國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關中-天水城市圈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及天水市,這一區域是我國西部智力資源最密集、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之一。目前,僅關中就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2個省級開發區,集中了16個省級以上星火技術密集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帶動作用。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樹偉教授分析認為,通過西安、咸陽、寶雞、渭南、天水等中心城市的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建立產業孵化基地,可促進信息軟件、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現代醫藥與生物工程、新材料、先進環保、航天航空六大領域的優先發展。同時,飛機制造、汽車制造、高壓輸變電設備生產、機床制造四個領域,可成為此城市圈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項目。 
    高新技術產業。通過西安、咸陽、寶雞、渭南、天水等中心城市的開發區、產業園區,建立產業孵化基地,可促進信息軟件、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現代醫藥與生物工程、新材料、先進環保、航天航空六大領域的優先發展。 
    裝備制造業。選擇飛機、汽車、高壓輸變電設備、機床制造四個領域,作為關中-天水城市圈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點。 
    旅游業。關中應有步驟地建設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游區;合理開發自然旅游資源,逐步形成“東有華山、西有太白山、南有中南山”的自然景觀旅游格局;創建特色旅游品牌,開發觀光度假、民俗風情等專項旅游產品,同時開發集科普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的現代文明景觀旅游區,使楊陵農業科技示范區、西安高新區、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閻良飛機城等盡快成為旅游新熱點。 
    特色農產品及加工。渭北黃土高原,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連片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依托渭北果業基地穩步擴大面積、創新技術、抓好優質果品生產、轉化和綜合利用,引導果品生產向優質化、區域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把這一區域建設成全國最大的綠色果品基地。 
    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寶通說:“借助西部大開發的‘天時’與本身的地利,以關中為依托的西安,應當發展成為歐亞大陸橋經濟帶的金融中心、中國東西部之間的物流商貿中心、西部地區科技教育中心、西北地區先進制造業中心,以及中國歷史文化旅游中心和內陸地區的交通通信中心。” 
    目前,陜西正在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步伐,使其向“大西安”方向發展。為加強關中的“西部大開發橋頭堡”地位,科技部在關中成立了“國家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國家關中星火產業帶”。為使關中率先發展,陜西正在建設關中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關中城市群。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把“關中-天水”――大關中作為重點經濟區,要建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 
    ——蘭州城市圈:西北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蘭州是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和呼包-包蘭-蘭新經濟帶的樞紐區。通過蘭州城市圈的優先重點建設,密切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四省區之間的經濟聯系,帶動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使這里成為西北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專家認為,蘭州市及其周邊地區要著力調整產業的空間布局結構,把有限的發展空間留給優勢產業,在高耗能產品的研發領域、以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為基礎的新材料及其應用領域、石油化工及其延伸的精細化工領域、物流樞紐與信息中心建設等領域,應有實質性突破。同時,積極促進非重點產業向蘭州市周邊地區轉移,在蘭州的衛星城及白銀市形成各具特色、具有一定專業功能的產業體系。依托蘭州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優勢,加快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國重要的生物制藥和中藥現代化生產基地,帶動湟水谷地藏藥材基地和銀川平原中藥材基地。 
    這一城市圈的優勢產業包括: 
    能源原材料工業。以大煉油、大乙烯及天然氣綜合利用開發為主,大力發展煤化工、氣化工,并開發下游產品,延長化工產業鏈,可形成油煤氣-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產業鏈。同時,要積極發展專用和特種水泥、新型墻體和裝飾材料。 
    醫藥食品工業。以品牌企業為龍頭,整合資源,構建中藥材生產、開發、種植產業群,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創新藥物、基因工程類藥物、生物獸藥等產品。 
    安樹偉教授建議,蘭州城市圈應以品牌企業為龍頭,整合資源,構建中藥材生產、開發、種植產業群,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創新藥物、基因工程類藥物、生物獸藥等產品。立足農牧林果資源的比較優勢,發展乳品、飲料、啤酒、礦物質水、煙卷等產品,鼓勵發展百合、籽瓜、玫瑰、畜禽等產品深加工項目,發展營養產業。通過市場容量大且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最終可形成農產品加工與醫藥食品產業體系。 
    ——西寧城市圈:青藏高原商貿中心 
    青海省除西寧市外的其他地區均地廣人稀,因此西寧城市圈僅限于西寧市。發展方向除以水電為依托的高耗能工業外,一方面依托未來格爾木提供的石油與鹽化工資源及青藏高原提供的特色農副產品資源,在精細化工、醫藥、食品等領域培育經濟增長點,發展成為蘭州城市圈石油天然氣化工、醫藥和輕紡工業基地的外圍據點;另一方面,瞄準當地和青藏高原市場需求,以圍繞旅游業發展的服務和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為目標,發展成為青藏高原以服裝、商貿等為主的中心城市,逐步把建筑材料、機械制造、紡織、皮革等行業部門向核心區以外的其他地區轉移,帶動周圍經濟低谷地區的整體發展。 
    這一城市圈的優勢產業包括: 
    農畜產品精加工。按照“突出優勢、做大規模、作響品牌”的原則,優化高原生物資源加工產業鏈。圍繞沙棘菊芋、大黃、蜂產品等具有顯著優勢的資源,開發新產品,加快生物制品產業發展。整合現代中藥、藏藥企業,優化產業鏈,促進傳統藥業向現代醫藥產業方向發展。優化以食品、飲料為重點的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鏈,把基地建設與行業龍頭企業緊密結合,積極發展油菜、蠶豆、馬鈴薯及牛羊肉制品、奶制品等特色產品精加工,形成特色優勢產業群。 
    基礎原材料工業。充分發揮電力能源優勢,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構建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鏈,把西寧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新型材料產地之一。擴大電解鋅、電解鉛、鐵合金等產品產能,積極發展電解銅、工業硅等系列產品;以重金屬、輕金屬和合金材料為重點,大力發展鋁、鎂、銅等精深加工產品。構建延伸油氣、鹽湖化工產業鏈,做大PVC、電石、氯堿、氯酸鹽等產品規模,加快鋰、鍶、鎂、鈉、硼等鹽湖資源深加工,大力發展煤焦化、煤間接液化清潔油等深加工產品,拓寬化工產業發展空間。 
    特色輕工業。利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鼓勵發展紡織、藏毯、皮革、包裝印刷、醋等產業向更高檔次、精加工、多品種方向發展。做大藏毯規模,把西寧建成全球藏毯生產基地。以沙特帽等穆斯林生活日用品開發為契機,積極發展民族服飾、旅游紀念品及工藝美術品,把小商品做成大產業。 
    ——拉薩城市圈:面向南亞貿易的“橋頭堡” 
    拉薩市的優勢產業可拓展至“一江兩河”(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流域。專家認為,在特色優勢產業方面,應把拉薩建成西藏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一、高原特色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大發展。盡管西藏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在西部省區中較低,但發展潛力與日俱增,尤其是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后勁十足。 
    西藏自治區旅游局統計顯示,全區2007年接待游客突破4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旅游總收入48億元,同比增長73.3%,占自治區今年GDP的14%左右。今年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4萬人、比上年增長了27%以上。 
    專家認為,拉薩城市圈應當借勢發力,以豐富的自然、歷史、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旅游產品開發為主體,構建“食、住、行、游、購、娛”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的旅游大產業格局。 
    二、依托“火車商機”建設面向南亞貿易的“橋頭堡”。正在興建的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預計到2015年將達223萬噸,到2020年將達310萬噸。 
    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云說,眼下區內以拉薩為核心、輻射林芝和日喀則地區的全新經濟帶也已初步形成,西藏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空前提升,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和中印乃堆拉邊貿市場的恢復開放,西藏正成為我國連接南亞的陸路“橋頭堡”。 
    “先讓旅游‘打頭陣’,再讓商品大流通和民營企業聯手,估計三五年后將有大的發展。”陜西省政研室主任田忠林說,陜西與甘肅、青海、西藏的經濟合作遠勝于與東南沿海的合作,陜甘青藏四省區借助四大城市圈“梯度推進”,合作潛力巨大。 
    不少相關人士表示,加快推進西安、蘭州、西寧、拉薩為中心的城市圈建設,發揮好各自的城市功能,可助新興“陜甘青藏‘龍’形經濟帶”有力“騰飛”。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