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3)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三、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需要把握好的幾個問題 
  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目的在于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發展的新形勢,構建平等、和諧的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村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因此,必須把加強“三農”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著眼點和立足點,堅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要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加強公共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這是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性、制度性建設。特別要盡快形成有利于加強“三農”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鞏固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要調整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投放結構,保證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切實把國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不斷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要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于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并且要積極利用財政貼息、補助等手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要通過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村。同時,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以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良好機制。這樣,才能不斷增加農業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不斷增強農村的實力和后勁。 
  二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縣域涵蓋城鎮與鄉村、兼有農業與非農產業,既是功能相對完備的國民經濟基本單元,又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縣(市)在城鄉發展一體化中的重要作用,統籌配置縣域范圍內各種生產要素,有效集成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著力建設現代農業,壯大二三產業。要著眼于發揮縣域的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明確縣域主體功能定位和生產力布局,科學規劃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引導城市企業與縣域企業加強合作,支持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產業向縣域集聚,鼓勵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精深加工業向主產區集中。鼓勵有條件的縣(市)自主或聯合建立技術研發機№  三要構建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是中國特色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重要特點,必須從戰略上協調好二者的關系。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推進城市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大力發展小城鎮,依法賦予經濟社會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適當的行政管理權限,把小城鎮建設成為人口、產業、市場、文化、信息適度集中的經濟社會發展平臺,發揮其承接城市、帶動鄉村的橋梁紐帶作用。同時,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國人口規模巨大,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較高水平,仍然會有大量人口繼續在農村生活。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由于忽視農業和農村發展而導致農業衰退、農村凋敝,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個教訓必須汲取。因此,我們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一定要把農村建設好,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注重保持鄉村特色、民族特點、地域特征,保護秀美的田園風光和優秀的鄉土文化,努力把現代文明引向農村,逐步實現農村現代化。 
  四要積極穩步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各地要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各不相同。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必然是起點有差距、進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重點有不同,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同時還要看到,我國城鄉差距的縮小需要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重點地加以推進。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順應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統籌城鄉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努力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奮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