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的城市與以前相比已經日新月異,雖然我們還沒有足夠的錢把它建設得更好,但這并不能成為面對無處不在的城市敗筆保持沉默的借口。讓我們從下面列舉的十大敗筆中引起深思。
一、強暴舊城
在古建筑保護與城市發展的沖突中,犧牲的往往是前者,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以建設的名義對舊城的破壞超過了以往100年。舊城的破壞業已成為上個世紀中國城市建設者們最短見的城市行為。
二、瘋狂克隆
只要留意就會發現中國城市越來越相像了:一樣標識風格的連鎖快餐店、銀行網點、星級酒店,一樣的馬賽克、玻璃幕墻,一樣的把所有高樓和商業街都擠在市中心,一樣的模式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
三、胡亂"標志"
以最新最高最現代的建筑作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的一大誤區。可惜絕大多數都不能成為其歷史文化的載體。或者說它把城市固有的文化消滅之后以新建筑取而代之。新建筑之后還有更新的、規模更大、樓層更高、造價更貴的,因而標志性建筑也總在易幟。
四、攀高比傻
高樓大廈成了中國城市現代化的代名詞。建筑師對工程小面積少的"小東西"看不上眼,他們只對上萬平方米、造價上千萬元的大建筑感興趣,因為回扣高、所得豐厚。像凱旋門、紀念碑、紀功柱、柱頭、華表、牌坊之類精致的東西他們做不來,帕提農神廟、王維的輞川別業、賴特的流水山莊之類"螺絲殼里做道場"也不擅長。他們只要高大、宏偉、氣派,無論設計是如何的粗糙。
五、盲目國際化
建筑大師張開濟以"標新立異、矯揉造作、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來形容時下流行的盲目國際化的建筑風格。據統計,全國已有近百家城市喊出建立國際大都市的口號,其實國際大都市并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六、窒息環境
專家指出,景觀建筑學在中國建筑界缺席。除臺灣省外,中國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碩士和"風景園林| 七、亂搶風頭
美從來就是一種整體的和諧。今天中國的建筑卻只考慮個體如何出奇制勝,只管自己,不管別人,更不談后來人。構成城市形體的建筑像時裝表演,各顯神通,有的甚至赤身裸體,張牙舞爪。一個地域的多個建筑很難做到協調和諧。
八、永遠塞車
在城市中心區道路被建筑擠壓而變窄,加上人多車多,鋪路趕不上汽車上路以及城市功能區劃不清的現狀下,不考慮城市遠郊發展,只一味在市中心周圍規劃建設,結果必然是:我們要風雨無阻地忍受永遠塞車。
九、"假古董"當道
近年來全國彌漫著一股人造景觀熱,各地仿古建筑大興土木,不惜以破壞城市生態為代價,這是一種"假古董"盛行的惡習。有的"假古董"單項投資就超億元,而國家每年下撥給750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專項補助經費"總共只有13億元。
十、跟人較勁
開發商們建造了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廣場",沒有花園的"花園別墅".種草不種樹這種短平快的"面子工程",卻是| 看上去面光光、住進去心慌慌,這就是沒有親和力的城市和建筑所能帶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