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心城市發展應分三個層次
2001年10中旬在大連召開的“中國城市經濟前沿課題研討會”上,專家們指出:我國未來中心城市發展應該分三個層次:國際大都市;跨省區的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
第一層次是建立一批國際大都市,以搶占戰略制高點,為中國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打下堅實基礎。據了解,目前我國中心城市經濟國際化程度其貿易依存高已高達40%,外國投資占總投資比重已達17%,并有三分之一地區全面對外開放。在統計的256個行業中,外資已進入的領域占91%.第一層次中心城市主要有上海、北京、香港等;第二層次是發展天津、廣州、哈爾濱、西安、武漢、重慶、沈陽等跨省區的經濟中心城市;第三層次是發展省域中心城市,使其成為區域中心城市,構成合理的產業發展鏈、技術擴散鏈、市場分工鏈,形成大市場、大流通、中心調節服務作用。
如何推進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專家們認為大致分兩大階段:從2001年至2003年,為高速發展階段,其城市化水平將以平均提高0.86個百分點速度增長,將高于發達國家快速發展時期平均0.50個百分點。在城市化發展道路上,仍將以優先發展小城|考試|大|鎮、中小城市為主,同時也注重城市梯度成長,促進城市升級。屆時,西部城市化將達到55%,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從2031年至2050年為漸趨平穩階段,城市化水平將超過70%,大部分農村剩余勞力基本轉移,城市化將由追求“量”的增長向“質”的方向轉變。專家們一致呼吁:在經濟全球化下,中心城市發展的空間效應應突出用數字信息網絡城市規劃模擬仿真化來優化城市的合理布局、產業布局及形象塑,在功能定位、區域協調發展中避免城市形象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千城一面的陋習,真正將新經濟與城市化建設完美地結合起來,發揮中心城的聚集輻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