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城市規劃綜合輔導之什么叫城市化?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規劃術語》2.0.6條解釋"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又稱城鎮化、都市化。"城市化水平用百分比表示,即城鎮人口占縣域(或省域)總人口的比例。
    在全世界范圍,二次大戰之后,各國工業化和商業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大量地往大城市集聚,出現一個城市化高潮。許多城市隨之出現交通堵塞、建筑密度過高、居住質量低劣、環境惡化等等問題。為適應城市化的需要,英國的"新城運動"就是當時的產物。所謂"新城"即在老城市的周邊新建設一個城市,主要目標是建設一個"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的和獨立自足的新城區".繼英國新運動之后,50年代瑞典、日本、前蘇聯等國相繼出現新城建設運動。例如魏林比是瑞典1950年規劃的第一個新城,用地約1200hm2,坐落在一片森林地帶,鄰近海岸。城市沿林地和湖泊弧線布置,保存了優美的自然地形和湖光山色,有地鐵和高速公路與母城斯德哥爾摩保持緊密的聯系。其新城中心,有辦公樓與百貨商店等等大型公共設施,用架空平臺構筑步行區聯系會堂、電影院、劇院、圖書館、郵局、教堂診所等周邊建筑。其外圍是居住建筑群,從低層到小高層,用類似繪畫上的"退暈式"手法進行布置。由此造成高低錯落,生動活潑的空間效果。
    說到日本,可以1957年開始規劃建設和千里新城為例。此例標志著日本從建設城市住宅區發展到開發新城的進步。千里新城距大阪約15公里,占地1160hm2,人口15萬。規劃當中把新城劃分為12個鄰里單位,每個面積60~100 hm2,住2500~3500戶。再由3~5個鄰里單位組成一個居住區,每個居住區都有區級中心。人行與車行采用完全分離的道路系統。
    俄羅斯的新運動以澤列諾格勒為例。它位于莫斯科西北約26公里處,人口規模8~10萬,用地2200 hm2.在此用地范圍內,有900 hm2森林,其南邊挖了一大片人工湖,然后安排市中心,所以風景特別的優美,空氣特別的新鮮。被譽為"綠色的城市".自從50年代新城運動的興起,到了60年代世界城市化的空前速度的發展,許多新的城市規劃概念和手法應運而生。如步行街、郊區購物中心、室內商業街、地下商業街和古城成片成區的保護以及科學城、區域規劃、國土整治規劃|考試|大|、環境學科、城市化地帶、大城市連綿區等等,為世界城市規劃史提供了許多成功的經驗。許多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達到60%以上,其中英國達88.3%、聯邦德國86.4%、比利時95%、荷蘭88%、澳大利亞86%、丹麥84%、瑞典83%、新西蘭80%、前蘇聯65%、日本77%、美國82.7%,這是1980年的統計數字。1993年聯合國在《世界城市展望》中報告:90年代中期,全世界約有43%(23億)人生活于城市中。至2005年城市化水平可望超過50%。到2010年,全球可能有26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的21個在發展中國家:亞洲有14個,拉丁美洲有5個、非洲有2個。我國1949年城市化比重10.6%。幾十年后有大的提高,但地區差異較大,據1980年統計資料:東部城市化水平為45.6%,西部16.5%,邊遠地區7.9%。2000年五普調類資料顯示,我國城市已增至664個,建制鎮2萬個,城鎮人口達45594萬人,城鎮化水平為36.09%。
    但是,城市化帶來的問題是很多,也是共同性的。聯合國在2001年12月11日發布的《2001年世界人口狀況》中說,"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16萬人從農村移到城市。"由此"導致城市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使城市地區生活條件日益惡化。"這是需要在城市化中特別關注的問題。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