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城市森林建設是生態化城市發展的主體,是人居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工程,是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連續15年位居全國城市第三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廣州不忘生態城市建設,強調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其中城市森林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廣州先后獲得“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殊榮。
加快生態建設 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城市環境向森林化方向發展,實現從綠化層面向生態層面的提升,是城市建設的新課題。近年來,廣州把建設生態文明抓緊抓實,全面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力實施“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工程,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態廣州建設步伐。
在發展理念方面,廣州堅持生態優先、林水結合、城鄉一體的原則,明確了發展生態林業、人文林業、多效林業,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尤其是強調師法自然,力倡導植物群落式綠化理念,喬灌草、多樹種科學搭配,力推廣和使用鄉土樹種,摸索出比單一樹種單層綠化生態效益更好、景觀效果更佳、管護成本更低、抗逆能力更強的多樹種復層建綠模式,實現了廣州環境建設由綠化層面向生態層面的提升。
在服務宗旨方面,更加注重民生、凸顯民生,力求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迫切需求。近年來,廣州力推進“人居林”、“鄰居林”、風水林、景觀林建設,使城市環境更加貼近自然生態,為廣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森林生態產品,豐富了市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內涵。
在功能布局方面,全市按照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的要求,通過力發展環城森林、道路林帶、新農村綠化、沿海防護林體系,實現了林業工作山上山下并重、農村城市并舉、平原沿海兼顧的戰略轉移,開拓了林業建設新領域,提高了林業建設影響力。
在綜合利用方面,廣州在全國率先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制度,既有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的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工業防護林,又有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的速生豐產林、經濟林、苗木產業林,還有以發揮社會效益為主的各類紀念林、風景林、文化林,實現了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籌協調發展。
在保障措施方面,廣州切實加強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嚴控外來有害生物危害,加林業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造林綠化成果。
廣州是一座特型城市,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很。目前,廣州的土地開發強度達到21%,超出歐美等發達國家15%—20%的上限水平;去年城市灰霾天數占全年的30%以上,“水質性”缺水、“熱島效應”、土壤重金屬污染、外來有害生物等對市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持續危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充分認識城市森林的重要作用,堅持走生態城市建設的道路。森林不僅在改善生態狀況、保障生態安全方面能發揮重要功能,同時森林的生態服務還是綠色GDP核算的重要部分。據有關部門測算,廣州現有的495萬畝森林綠地,每年蓄水35.2億噸,凈固定二氧化碳1336.4萬噸,降解二氧化硫10.3萬噸,滯塵1.3萬噸。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滯塵減噪等功能為綠化美化城鄉環境,提高城市環境承載力,擴城市環境容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把廣州建成宜居花園城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明確要求廣州堅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路子,努力成為廣東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和建設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區”,特別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廣州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的花園城市之一。這為廣州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堅持生態優先,尤其要把林業生態建設擺上重要位置,進一步加強林業的基礎地位,豐富林業的建設內涵,加建設力度,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環境基礎、物質保障和文化支撐作用,是廣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既定方針。
生態優先,既是指工業發展必然實現節能減排降耗指標,努力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環保標準,更是指保護、利用好現有以森林為主體的城市生態資源,搞好功能區劃。對已規劃建設的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青山綠地工程新建綠地等生態區位重要的森林資源劃定“綠線”,堅決保護的決心不動搖。同時,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對已規劃建設的森林公園,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推進森林生態景觀資源的開發利用,以森林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良性循環。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經濟反哺生態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廣州青山綠地工程的實踐證明了公共財政加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入是成功有效的。今后,全市還要繼續圍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要求,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突破傳統的部門預算投入體制,加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林業生態建設順利實施。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因地制宜,建立規范、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惠民措施,不斷提高生態補償標準。
統籌城鄉發展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要求。近年來,國內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貴陽等,已經率先建立城鄉綠化、生態建設一體化體制。廣州也以青山綠地工程為載體,在城鄉綠化、生態建設一體化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全方位展示廣州城鄉生態建設成果,有效提升廣州國際化都市形象,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面向未來,全市將在前階段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礎上,拿出干勁和氣魄,抓緊推進青山綠地工程“迎亞運森林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制定實施《廣州建設“花園城市”行動綱要》,全力籌辦第五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努力提升廣州城市生態形象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