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1.3編制風景區規劃應當具備相關的自然與資源、人文與經濟、旅游設施與基礎工程、土地利用、建設與環境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基礎資料,這是科學、合理地制定風景區規劃的基本保證。
由于風景區的規模和條件等差異性較,地區性特點顯明,因而,基礎資料的覆蓋面、繁簡度、可比性的選擇十分重要。應根據風景區及其所處地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首先擬定出調查提綱和指標體系,用它來描述規劃對象的主要特征,并據此進行統計和典型調查,以獲取可靠的統計數據,實事求是地采集、篩選、存儲、積累、整理并匯編。
基礎資料收集范圍包括:文字資料、圖紙資料和聲像資料等。
3.1.4~3.1.5風景區規劃要實現“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風景區的特性”,兩頭分析將是首要的環節。由于每個風景區的自然因素很少雷同,社會生活需求和技術經濟條件常有變化,因而在基礎資料收集和現狀分析的交錯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并提取出可以構成風景區特點與個性的要素,進而分析論證諸要素在風景區規劃或風景區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
在現狀分析中,風景區的特點分析、資源利用多重性分析、開發利弊分析、用地矛盾分析、生態與社會分析均是經常遇到的問題。現狀分析的結果,應明確提出本風景區的主要優勢和發展動力、主要矛盾和制約因素、規劃對策和規劃重點。
規劃實踐證明,凡是認真進行現狀分析,并能事實求是的提取特點、正視矛盾,就能較好地把握風景區的特征,才有可能出現好的規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