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建筑的空間組織與交通聯系
(1)公共建筑的空間組成
公共建筑空間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聯系部分這三類空間組合而成。其中交通聯系部分,一般分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樞紐交通三種空間形式。
(2)水平交通空間
水平交通空間即指聯系統一標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間,有些還附帶等候、休息、觀賞等功能要求,有三種形式:
1)單純的交通聯系空間,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時使用;如:旅館、辦公建筑等;
2)主要作為交通聯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過道、廊道;如:醫院建筑等;
3)各種功能綜合使用的過道、通廊等;如展覽館、陳列館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寬度和長度,取決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間感受等。應根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和過道中行人數的多少,進行防火要求最小寬度的校核;單股人流的通行寬度為550~600mm;走道的寬度還與走道兩側門窗位置、開啟方向有關。
(3)垂直交通空間
垂直交通空間是聯系不同標高空間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樓梯、電梯、坡道、動扶梯等形式。
1)樓梯:按使用性質分為主要樓梯、次要樓梯、輔助樓梯、防火樓梯。包括直跑、雙跑、三跑、旋轉、剪刀樓梯等形式;由梯段、平臺、欄桿三部分組成。
2)坡道:在有些建筑中為便于車輛通行(多層車庫、醫院),或作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車站),往往設坡道。—般坡道的坡度為8%~15%,常用坡道坡度為10%一12%,供殘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為12%。注意坡面應加防滑設施。
3)電梯:用于高層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層建筑中。在8層左右的多層建筑中,電梯與樓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當住宅建筑8層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時,電梯就成為主要交通工具。以電梯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內,每個服務區的電梯不宜少于2臺;單側排列的電梯不應超過4臺,雙側排列的電梯不應超過8臺。
4)自動扶梯:自動扶梯具有連續不斷運送人流的特點。坡度一般為300,單股人流使用的自動扶梯通常寬810mm,每小時運送人數約5000~8000人。有單向布置、交叉布置、轉向布置等形式。
(4)交通樞紐空間
在公共建筑中,考慮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轉換,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間的銜接等,需要設置門廳、過廳等空間,起到交通樞紐和空間過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