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城市規劃師輔導:古代城市規劃理論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1.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
  在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散見于《周禮》、《商君書》、《管子》和《墨子》等政治、倫理和經史書中。其中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周禮·考工記》記述了周代王城建設的空間布局,“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禮》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開始進入都城建設規劃,其代表著一脈相承的儒家思想,維護傳統的社會等級和宗教法禮,表現的城市形制中皇權至上的理念,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實踐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以(管子)強調的“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的城市建設思想,代表著打破城市單一的周制布局模式的變革思想,從城市功能出發,理性思維和以自然環境和諧的準則確立起來,對戰國及后世城市的建設影響深遠。元代都城是一個全部按城市規劃修建而成的都城,城市布局強調中軸對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周禮·考工記》上記載的王城空間布局制度。同時又結合了當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要求,并反映了元都選址的地形、地貌特點。采集者退散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強調整體概念和長遠發展,強調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強調嚴格有序的城市等級制度。這些理念在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也影響了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的城市建設實踐。
  2.歐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
  歐洲古代城市早期以古希臘和古羅馬城市為代表,其中古希臘在公元前500年間提出了城市建設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以方格網的道路系統為骨架,以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筑作為城市核心的格網狀布局。公元前300年間古羅馬建造了量的營寨城,以廣場、銅像、凱旋門和紀功柱成為城市空間的核心和焦點,重視道路、橋梁、城墻、輸水道等城市設施。中世紀時歐洲戰爭頻繁,城市逐漸形成了以教堂為城市的中心,結合不規則的街道和廣場的以城市防御為出發點的規劃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