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地理學研究的特點
1,注重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
對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以實體空間結構研究為主體.包括城市土地利用與評價,城市邊緣區以及市場空間和商業空間等.20世紀80年代多為介紹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進行理論綜述和中西方的對比研究,并引入了GIS,遙感等技術.近年來,城市社會空間的研究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并逐步與城市社會問題的研究地理研究互相融合.并且研究內涵不斷拓展,研究方法不斷提升.
2,注重區域城鎮體系的研究
我國城鎮體系研究從20世紀的80年代逐步得到重視.20世紀80年代主要研究城鎮體系的等級規模結構,職能結構,空間結構和發展趨勢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城市帶和城市群,都市區與都市連綿區的研究以及城市發展研究迅速發展起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3,注重城市化研究
本文網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原有的以規模控制為基礎的城市發展方針已阻礙了城市的發展,未來中國的城市發展方針應該如何確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20世紀90年代,對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系,城市化水平,鄉村城市化,民工潮,和郊區化展開了不同層面的研究.來
源:
4,注重城市地理新領域與新方法的拓展和應用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地理在新領域和新方法方面取得了重進展.新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城市信息化,城市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國際化和城市現代化,管治,體制與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現代服務地理研究等領域.研究方法的應用和進展主要涉及城市分形,GIS/RS等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因子生態分析和城市建模等,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已經從理論走向實踐,為城市數字化建設,城市信息化管理和城市傳統研究課題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采集者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