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城市標志設計面臨的問題
1.1 城市特色的喪失
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給現代社會帶來了能源危機、生態危機、環境惡化以及相應的精神危機、文化危機和社會危機。城市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固有品質被破壞。到處是相同的建筑,近似的城市,使人感到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現代工業體系賴以建立的信念是:自然界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存在物,人們可以無限制地從中抽取供應生產的‘永動機’所需的能量。如今,事情已經一目了然,這個工業體系必須償還債務了?!比祟悓ψ匀坏臒o限索取給自身招致了災難。在現代城市的開發建設時,往往不顧具體的要求和條件,一味地講求經濟效益,鏟出大片平地,建起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導致城市喪失其特色。從而,使有些城市沒有明顯的城市標志,人們感到不知自己置身何處而有失落感。不論是人的生活、生理方面的要求,即人對物理空間的要求;還是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要求,即對存在空間的要求,都是希望城市有一個良好的形象,這其中也包含著對城市標志的渴望。使人們在這里生活、工作有一種歸屬感、認同感。因此,創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樹立起城市標志是我們在設計中面臨的首要問題。
1.2 忽視歷史傳統及文化內涵
城市是歷史的重疊,是文化的載體。它們通過各個時代的城市標志使城市產生連續的形象,給人以豐富的感受。
詹克斯認為建筑是一種語言,建筑至少要以兩種語言同時說話,一是對建筑師的,另一是對公眾的。邁克爾·格雷夫斯認為建筑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標準的形式”,它只解決在自然條件限制下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另一種是“詩意的形式”,它以表現為目的,通過象征的手段賦予建筑精神和文化的內涵。于是在建筑中講象征、講隱喻之風盛行起來,建筑形式多樣化了,“形式追隨功能”的框框被打破了。建筑師們各種符號:歷史的、現代的、抽象的、具體的、大眾藝術的、高科技的……等等經過變形組合在一起,有時甚至是蒙太奇式的向人們傳達信息。由于人和人的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品出不同的含義。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進而追求更多的精神需求。人們生活的多元化,精神生活也要求多樣化,高技術導致了高情感的需要。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有了變化,感到現代主義忽視歷史傳統及文化內涵,忽視建筑意義的表現;現代主義建筑那種抽象的幾何形體給人以冷峻、陌生、空漠之感;國際式的方盒子千篇一律,使人厭倦。人們要求有人情味,要求多元化,要求更多的文化內涵。這些要求反映在:追求建筑的意義,追求建筑的地方文化特色和追求城市的歷史文化連續性等幾個方面。城市標志具有歷史性、地域性、民族性、象征性、人文性等特征,城市標志的這些特征使人們對其表達的意義,歷史文化的連續性等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忽視歷史傳統及文化內涵是設計中面臨的又一問題。
1.3 保護、更新和開發間的不協調關系
近十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在“保護、更新、開發”3個方面都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氨Wo”就是指一些有價值的地區和建筑作為歷史的“印痕”保留下來?!案隆本褪侵赋鞘信f區的“整建”問題。目前在較多地方,大拆大建大改已成為一種“時髦”——甚至錯誤地認為,把整個舊城區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才算得上是“現代化”,并以此作為“政績”而大肆宣揚。殊不知,這種“毫不留情洗滌歷史”的做法,正是許多中、小城市正在失去自己特色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有些城市也是由于城市改造建設不當,而造成一些城市標志被拆掉、被破壞的現象。創造城市特色的努力,其效果如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取決于舊城維護與整建的水平如何。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開發上,甚至不管普遍存在的具體實際情況,教條地照搬威海市的那種“以全新建筑取勝”的特殊模式,那么,這種負面影響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保護、更新和開發間的不協調關系,是設計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2.5 唯一原則
這里的唯一,并非指在城市中只能出現一個城市標志,而是指同一城市標志不宜重復出現。這樣,會沖淡人們對城市標志的形象性的感覺,從而降低對它的期待感。如果城市標志的設計可以任意模仿,使之到處可見,就會導致城市特色的喪失,全無個性,落于俗套。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成功地在北京建成了,“小”人民英雄紀念碑就在其它地方陸續出現;人大會堂落成了,中、小型的人大會堂就在一些城市相繼興建;還有,哈爾濱的防洪紀念塔作為城市重要標志屹立在松花江畔,而與之雷同的紀念塔卻被搬到了其它城市。這種生搬硬套,一味模仿的后果只能是東施效顰。
3 結語
城市標志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積淀,是城市中獨具特色的景觀構成之一。它寄托著人們對城市的感情。因此,在設計城市標志時,應借鑒國內、外優秀的設計理論和方法,遵循以上的基本設計原則,在具體設計中,靈活運用,這樣才能創造出富有活力與特色的城市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