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探討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山東半島城市群主要包括濟南、青島、煙臺、淄博、濰坊、威海、東營、日照等8個設區城市及其下屬的22個縣級市,是山東省經濟和城鎮發展的重心所在。近年來,山東半島城市群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工業化速度增長迅速,盡管具有自身的區域優勢,但與其他城市群,特別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城市群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通過比較山東半島城市群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發展差異,以明確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戰略。

  一、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區域優勢

  1.綜合經濟實力強大

  2002年山東國內生產總值10550億元,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內生產總值就達到7014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66.5%;人均生產總值為17990元,分別為全省、全國人均水平的1.5倍和2.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7元,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和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7%和48.1%。從全國沿海城鎮密集的幾個區域來看,山東半島的GDP總量僅次于珠三角、長三角,而高于京津塘、遼中南和福建沿海。

  2.區位條件極佳

  山東半島的宏觀區位處在我國以上海為界的北方海岸線的中偏南段,北面與遼東半島形成環抱渤海灣之勢,突出在黃海之中,構成中國北方大陸伸向西太平洋的最前端,東面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最接近韓日兩個亞洲發達國家的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對外開放條件;從國內區位看,山東半島介入京津塘和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之間,南靠江浙滬,北臨京津遼,西與山西等能源基地和大西北相通,即可接受多方輻射,又有廣闊的發展腹地。完善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了區位優勢:區內交通發達,形成了由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相互補充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3.資源豐富,組合良好采集者退散

  山東半島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兼具南北氣候特點,宜于多種動植物生長,有著發展名優產品和特色農業的特殊優勢。區內已發現礦產品資源128種,是全國最大的黃金生產基地和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建材、滑石、菱鎂礦、石墨等礦產資源均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海洋資源是山東半島的特殊優勢所在,有海岸線3000公里,其中基巖海岸約2000公里,海岸帶和近海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數十種礦產,漁業產量、原鹽產量、地下鹵水儲量和可建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均居全國第一位,有著建設深水大港的獨特優勢,也是發展核電的理想區域。旅游資源特色突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民俗旅游資源豐富,有的已成為國家乃至世界的旅游景點。

  4.經濟增長速度快

  20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全國經濟格局中的一個亮點。1995—2001年山東的GDP增長速度達11.16%,高于同期廣東12.81%和遼寧10.31%的速度,同期人均GDP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0.47%,分別比廣東、浙江和遼寧快2.14%、0.02%和0.6%。

  二、山東半島城市群與珠三角、長三角發展的差距

  1.城市群發育狀況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半島形成了具有全國意義的經濟和人口集聚較高的經濟核心區。如表1所示,僅占山東省38.82%的土地面積,卻聚集了44.03%的人口、人口密度達666.78人/k㎡。但與其他城市群相比,山東半島城市帶的發育程度不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面積、人口所占比重不及長江三角洲,而人口密度666.78人/k㎡卻明顯高于珠江三角洲564.44人/k㎡。

  2.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綜合經濟實力得到極大的增強。山東半島雖然也同國際市場接軌,利用國內資源,但山東半島綜合經濟實力與珠三角、長三角相比差距明顯。如表2所示,從GDP總量來看,珠三角11335億元、長三角23798億元明顯高于山東半島7014億元,占國內GDP比重差距更大:長江三角洲占國內GDP總量的20.3%,珠江三角洲占國內GDP總量的9.6%,而山東半島僅占國內GDP總量的6.1%。人均GDP相比,山東半島15647(元/人)也明顯低于珠三角35792(元/人)、長三角20454(元/人)。

  3.產業結構對比

  2001年,山東半島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12.67:52.44:34.89,體現出明顯的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產業結構特征。長角三角洲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9.96:51.37:38.67,與山東半島相比,第一產業低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低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高3.8個百分點;同期,長角三角洲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9.07:50.9:40.1,與山東半島相比,第一產業低3.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低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高5.2個百分點。通過比較,山東半島產業結構層次明顯落后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4.“龍頭城市”輻射作用的強弱對比

  在長三角地區,上海作為“龍頭”已得到長三角眾多城市的承認,這些城市都意識到要做好經濟配套,主動融入到上海經濟圈,上海對長三角正發揮越來越大的輻射作用,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珠三角城市群由于毗鄰香港,改革開放以來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金投入,促進了珠三角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半島內核心城市青島、濟南的“龍頭城市”作用弱,與珠三角、長三角的“龍頭城市”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三、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戰略來

  1.經濟國際化戰略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國際競爭中拼爭,在國際分工中占有利地位,城市和區域經濟才能保持發展的活力。山東半島城市群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因此,要充分發揮半島地區的地緣、文化優勢,全方位、多層次開拓日、韓市場,招商引資,構建國際化產業帶。

  ⑴.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重點推動五個方面的國際化:一是資源配置國際化;二是產業分工國際化;三是市場營銷國際化;四是企業行為國際化;五是經濟環境國際化。

  ⑵.把招商引資作為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的關鍵環節。把握國際資本流動的新趨勢,抓住國際資本看好我國市場的有利時機,面向日韓和東南亞、著眼歐美和獨聯體等國家,采取多種形式,積極推動大型企業集團與跨國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⑶.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在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日韓、東南亞、北美、歐盟等傳統主銷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獨聯體、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努力增加國際市場份額。

  ⑷.積極推動跨國經營。鼓勵具有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實行跨國際經營,拓寬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最大限度的規避不斷增加的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

  2.區域一體化戰略

  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國際大趨勢,充分利用半島城市群不跨省域、便于協調的有利條件,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著力塑造區域經濟的整體優勢。統籌半島與全省、山東與沿黃省區的泛山東半島經濟區的整體發展,按照青島為半島地區龍頭、半島為全省龍頭、山東為沿黃省區龍頭的格局,加強區域性經濟技術合作和產業、市場相互滲透,積極構建龍型區域一體化框架。

  ⑴.以經濟利益為紐帶,建立起以青島為龍頭的一體化區域分工體系。發揮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綜合功能,增強城市群的聚合能力,把強化區域中心城市特別是青島的龍頭地位作為區域乃至全省的共同戰略任務。

  ⑵.推進區域聯合,構筑一體化的區域經濟框架。實行個性與共性相結合,在突出地方個性、形成區域特色的同時,積極推動區域聯合與合作,加快區域一體化步伐,增強整體競爭力。

  ⑶.加強溝通與協調,建立和完善推進區域一體化的組織協調機制。一是建立半島地區區域發展協調機制,統一協調解決區內資源開發、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市或單一部門不能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整合有關半島地區發展的組織協調機構,以保證政策的統一和政令的暢通。二是建立八市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就資源配置、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空間結構、城市職能分工、共同市場開拓等重大問題統一政策、協調立場。三是引導建立區域性各種行業自律組織,以指導本行業協作與配套發展,強化行業內部管理,減少本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和內耗。

  3.帶動山東,輻射北方

  憑借經濟開放之風,山東半島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經濟增長最為迅速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的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明顯上升。在此基礎上,應著力發揮“龍頭城市”--濟南、青島的輻射、帶頭作用。要提高濟南、青島兩個中心城市資金密集型產業、高技術產業和制造業最終產品的比重,促進青島率先進入國際化城市行列,使其“龍頭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城市群體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加快小城鎮建設,使山東半島城市群成為等級優化、類型完備、職能明確、布局合理的現代化城市群。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