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居住區設計基礎理論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一、居住區的規劃布局 
應綜合考慮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并應遵循下列原則: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組織管理;
2.組織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的公共活動中心,方便經營、使用和社會化服務;
3.合理組織人流、車流,有利安全防衛;
4.布置合理,空間豐富,環境美,體現地方特色。居住區的空間與環境設計應遵守下列原則:
1).合理布置公共服務設施,避免煙、氣、味、塵及噪聲對居民的污染和干擾;
2).建筑應體現地方風格、突出個性,群體建筑與空間層次應在協調中求變化;
3).精心設置建筑小品,豐富與美化環境;
4).注重景觀與空間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點、停車庫等小建筑宜與住宅或公建結合安排;供電、電訊、路燈等管線宜地下埋設;
5).公共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應處理好建筑、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筑小品之間及其與人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居住區住宅建筑和規劃設計,應綜合考慮用地條件、選型、朝向、間距、綠地、層數與密度、布置方式、群體組合和空間環境等因素確定。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指標應按有關規范規定確定。
居住區內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綠地率新區建設不應低于30%;舊區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區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規劃設計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 
二、建筑基地
也可以稱為建筑用地。它是有關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劃定為建筑使用的土地。建筑基地應給定四周范圍尺寸或坐標。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接。
基地與道路紅線相連接時,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筑控制線。如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紅線以外另訂建筑控制線。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則應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基地如果有滑坡、洪水淹沒或海潮侵襲可能時,應有安全防護措施。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車站、車場等),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有關規定。
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電影院、劇場、會堂、博覽建筑、商業中心等),應考慮人員疏散的安全和不影響城市正常交通,符合當地規劃部門的規定和有關專項建筑設計規范。 
三、住宅容積率
是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面積或以住宅建筑總面積與住宅用地的比值表示。
建筑容積率是建筑規劃設計中一項重要指標。它可以控制建筑基地內建筑的規模和高度,以便留出一定的空地作為綠化交通廣場用地,也可以控制建筑物的層數以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當地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對需要建設的基地應提出建筑容積率指標。 
四、建筑紅線
建筑紅線由道路紅線和建筑控制線組成。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建筑控制線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
基地與道路鄰近一側,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筑控制線,如果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線以外另訂建筑控制線,一般稱后退道路紅線建造。
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給定的建筑紅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JGJ37—87)規定建筑物的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除基地內連通城市管線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線不允許突出道路紅線。允許突出道路紅線的建筑突出物:
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
1)、2米以上允許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寬度不大于0.4米;
2)、2.50米以上允許突出活動遮陽,突出寬度不應大于人行道寬度減1米,并不應大于3米;
3)、3.50米以上允許突出陽臺,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寬度不應大于1米;
4)、5米以上允許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寬度不應大于人行道寬減1米,并不大于3米。
2.在無人行道的道路上空:
1)、2.50米以上允許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寬度不應大于0.4米;
2)、5米以上允許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寬度不應大于1米。 
五、地形圖
按著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和專用符號把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通過測量繪制而成的圖形,是規劃和總平面設計的一項重要資料依據。地形圖上的比例尺是地面上一段長度與圖上相應一段長度之比。
例如地形圖比例尺是1:1000,就是地面上1000米的長度反映在圖上的長度是1米。根據不同用途的需要,地形圖的比例可以不同。地理位置地形圖比例尺為1:25000或1:50000;區域位置地形圖比例尺為1:5000或1:10000,等高線間距為1~5米;廠址地形團比例尺為1:500,1:1000或1:2000,等高線間距為0.25~1米,廠外工程地形圖,廠外鐵路、道路、供水排水管線、熱力管線,輸電線路,原料成品輸送廊道等帶狀地形圖比例尺為1:500~1:2000。
地形圖上的方向用指北針表示,在指北針箭頭處注上“北”或“N”字。一般情況下地形圖的上部為北向,下部為南向,即稱上北下南。 
六、風玫瑰圖
根據某一地區氣象臺觀測的風氣象資料,繪制出的圖形稱風玫瑰圖。
分為風向玫瑰圖和風速玫瑰圖兩種,一般多用風向玫瑰圖。
風向玫瑰圖表示風向和風向的頻率。
風向頻率是在一定時間內各種風向出現的次數占所有觀察次數的百分比。根據各方向風的出現頻率,以相應的比例長度,按風向中心吹,描在用8個或16個方位所表示的圖上,然后將各相鄰方向的端點用直線連接起來,繪成一個形式宛如玫瑰的閉合折線,就是風玫瑰圖。
圖中線段最長者即為當地主導風向。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當地主導風向有密切關系。如把清潔的建筑物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上風向;把污染建筑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以免受污染建筑散發的有害物的影響。
風玫瑰圖是一個地區,特別是平原地區風的一般情況但由于地形、地物的不同,它對風氣候起到直接的影響。由于地形、地面情況往往會引起局部氣流的變化,使風向、風速改變,因此在進行建筑總平面設計時,要充分注意到地方小氣候的變化,在設計中善于利用地形、地勢,綜合考慮對建筑的布置。 
七、建筑總平面布置
根據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組成內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環境關系,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有關規范和規定合理布置建筑,組織交通線路,布置綠化,使其滿足使用功能或生產工藝要求,做到技術經濟合理、有利生產發展、方便職工生活,稱為建筑總平面布置。
總平面布置應有必要的說明和設計圖紙。說明的內容主要應闡述總平面布置的依據、原則、功能分區、交通組織、街景空間組織、環境美化設計、建筑小品和綠化布置等。
總平面設計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地形和地物測量坐標網、坐標值;場地施工坐標網、坐標值;場地四周測量坐標和施工坐標。
2.建筑物、構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車庫、油庫、貯水池等隱蔽工程以虛線表示)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構筑物的坐標(或相互關系尺寸)、名稱(或編號)、層數、室內設計標高。
3.拆廢舊建筑的范圍邊界,相鄰建筑物的名稱和層數。
4.道路、鐵路和排水溝的主要坐標(或相互關系尺寸)。
5.綠化及美化設施布置。
6.風玫瑰,指北針。
7.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工程量表。
8.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測繪單位、日期、高程系統名稱、場地施工坐標網與測量坐標網的關系、補充圖例及其它必要的說明等。 
八、豎向布置 
根據建設項目的使用要求,結合用地地形特點和施工技術條件,合理確定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等標高,做到充分利用地形,少挖填土石方,使設計經濟合理,這就是豎向布置設計的主要工作。
豎向布置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確定的設計標高和設計地面能滿足建筑物、構筑物之間和場地內外交通運輸合理要求,保證地面水有組織的排除,并力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
豎向設計應說明設計依據,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標高、工藝要求、運輸、地形、排水、供水位等情況以及土石方平衡、取土或棄土地點、場地、平整方法等。還應說明豎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臺階式),地表水排除方式(明溝或暗溝系統)等。如采用明溝系統,還應闡述其排放地點的地形、高程等情況。
豎向布置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場地施工坐標圖、坐標值。
2.建筑物、構筑物名稱(或編號)、室內外設計標高。
3.場地外圍的道路、鐵路、河渠或地面的關鍵標高。
4.道路、鐵路、排水溝的起點、變坡點、轉折點和終點等設計標高。
5.用坡向箭頭表示地面坡向。6.指北針。7.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高層系統名稱等。 
九、管線綜合
在建筑總平面設計的同時,根據有關規范和規定,綜合解決各專業工程技術管線布置及其相互間的矛盾,從全面出發,使各種管線布置合理、經濟,最后將各種管線統一布置在管線綜合平面圖上。
根據各種管線的介質、特點和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種管線敷設順序。地下管線宜敷設在車行道以外地段,特殊困難情況應采取加固措施,方可在車行道下布置檢修較少的給水管或排水管。
地下管線應避免將飲用水管與生活、生產污水排水管或含堿腐蝕、有毒物料管線共溝敷設,如并列敷設應保證一定的安全間距。盡可能將性質類似、埋深接近的管線排列在一起。
地下管線發生交叉時,應符合下列條件要求:
1.離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遠宜為:電力管線或電信管線、煤氣管、熱力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采集者退散
2.各類管線的垂直排序,由淺入深宜為:電信管線、熱力管、小于10kv電力電纜、大于10kv電力電纜、煤氣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地下管道均可以敷設在綠化地帶內,但不宜在喬木下。管線敷設發生矛盾時應本著臨時性管道讓永久性管道;管徑小的讓管徑大的;可以彎曲的讓不可彎曲或難彎曲的;新設計的讓原有的;有壓力的讓自流的;施工量小的讓施工量大的原則進行處理。 
十、建筑模數
建筑物及其構配件(或組合件)選定的標準尺寸單位,并作為尺寸協調中的增值單位,稱為建筑模數單位。在建筑模數協調中選用的基本尺寸單位,其數值為100mm,符號為M,即1M=100m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均以此為基本模數。
基本模數的整數值稱為擴大模數。整數除基本模數的數值稱為分模數。模數是一種度量單位,這個度量單位的數值擴展成一個系列就構成了模數系列。
模數系列可由基本模數M的倍數得出。模數系列在建筑工業化生產中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借助于它才可能分割某些部件或半成品不剩零頭,并把它們的尺寸準確地送進機器中去。模數可以作為建筑設計依據的度量,它決定每個建筑構件的精確尺寸,它決定體系中和建筑物本身內建筑構件的位置。
模數在建筑設計上表現是模數化網格。網格的尺寸單位是基本模數或擴大模數。在建筑設計中,每個建筑構件都應與網格線建立一定的關系,一般常以建筑構件的中心線、偏中線或邊線位于網格線上。建筑設計中的主要建筑構件如承重墻、柱、梁、門窗洞口都應符合模數化的要求,嚴格遵守模數協調規則,以利于建筑構配件的工業化生產和裝配化施工。 
十一、定位軸線
確定主要結構位置的線,如確定建筑的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的線稱為定位軸線。
除定位軸線以外的網格線均稱為定位線,它用于確定模數化構件尺寸。
模數化網格可以采用單軸線定位、雙軸線定位或二者兼用,應根據建筑設計、施工及構件生產等條件綜合確定,連續的模數化網格可采用單軸線定位。當模數化網格需加間隔而產生中間區時,可采用雙軸線定位。定位軸線應與主網格軸線重合。定位線之間的距離(如跨度、柱距、層高等)應符合模數尺寸,用以確定結構或構件等的位置及標高。結構構件與平面定位線的聯系,應有利于水平構件梁、板、屋架和豎向構件墻、柱等的統一和互換,并使結構構件受力合理、構造簡化。工業廠房定位線的確定應遵守有關規定,使廠房建筑和構配件逐步達到統一,提高設計標準化、生產工業化和施工機械化的水平。 
十二、體型系數 
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積總和(F↓0),除以該建筑物的體積(V↓0),所得的數值稱為建筑的體型系數。為了減少建筑物外圍護結構臨空面的面積大而造成的熱能損失,節能建筑標準中對建筑物的體型系數做出限定,限定不同地區的住宅體型系數應在限定值以內。建筑的耗能量隨著體型系數加大而增加,體型系數小,建筑物耗能效果好。
為了減少建筑物的體型系數,在設計中可以采用以下幾點:
1.建筑平面布局緊湊,減少外墻凸凹變化,即減少外墻面的長度。
2.加大建筑物的棟深。
3.加大建筑物的層數。
4.加大建筑物的體量。 
十三、住宅使用面積 
住宅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和保溫層的面積。住宅套內使用面積等于套內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之和;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間墻體內表面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
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套內使用面積包括臥室、起居室(廳)、廚房、衛生間、餐廳、過廳、過道、前室、貯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積的總和;
2.躍層住宅中的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使用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3.煙囪、通風道、管井等均不計入使用面積;
4.室內使用面積按結構墻體表面尺寸計算,有復合保溫層,按復合保溫層表面尺寸計算;
5.利用坡屋頂內空間時,頂板下表面與樓面的凈高低于1.20米的空間不計算使用面積;凈高在1.20~2.10米的空間按1/2計算使用面積;凈高超過2.10米的空間全部計入使用面積;
6.坡屋頂內的使用面積應單獨計算,不得列入標準層使用面積和標準層建筑面積中,需計算建筑總面積時,利用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反求。陽臺面積應按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單獨計算,不計入每套使用面積或建筑面積內。 
十四、使用面積系數
使用面積系數一般作為住宅建筑設計的一項技術經濟指標,它等于總套內使用面積(平方米)被總建筑面積(平方米)除,再乘以百分之百,用百分數表示。
使用面積系數愈大,標志建筑的公共交通及結構面積越小,也就說明建筑的使用面積大,建筑 的經濟性好。由于建筑的類型不同,建筑方案、建筑層數不同,其使用面積系數也不一樣 。建筑的結構及墻體材料不同,也會影響建筑的使用面積多少,在評價建筑的經濟指標時,也不能單純看使用面積系數大小而決定其是否經濟,應根據建筑方案的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衡量建筑的經濟性。 
十五、平均每套面寬 
住宅建筑單元長度除以單元內服務的戶數所得的值稱為平均每套面寬。平均每套面寬是住宅建筑技術經濟指標內容之一。在建筑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平均,每套面寬愈小,其棟深就愈大。、
棟深加大對于節約建筑用地和建筑節能都有利。為了減少建筑面寬,一般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可采取三進深、四進深平面布置,使棟深加大。還有的住宅設計采取內天井、內樓梯等形式加大建筑棟深,減少建筑面寬。采用平均每套面寬這一指標進行住宅設計方案評價時,相比較的方案應具有基本相同的套型和建筑面積才能具有可比性。否則不具有可比性。 
平均每套良好朝向臥室、起居室面積住宅每套中臥室和起居室良好朝向的面積是住宅建筑建筑經濟技術評價中項目之一。
它是衡量住宅冬季獲取日照的房間面積的多少而確定住宅居住質量的一項指標。房間日照多,陽光充足,對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所謂良好朝向一般指南向偏東、偏西15°。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以偏南向為最好朝向,各地區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情況不同,可能對良好朝向的理解有些差異。各地可以根據地區情況,確定良好朝向的位置。 
十六、套型 
按不同使用面積、居住空間組成的成套住宅類型。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住宅應設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基本空間。
普通住宅套型分為一至四類,其居住空間個數和使用面積不宜小于以下的規定:
一類住宅,居住空間2個,使用面積34平方米;
二類住宅,居住空間3個,使用面積45平方米;
三類住宅,居住空間3個,使用面積56平方米;
四類住宅,居住空間4個,使用面積68平方米。
上述使用面積均未包括陽臺面積。套內空間應符合下列要求:
1.臥室與起居室。
1)、臥室之間不應穿越,臥室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定,雙人臥室為10平方米;單人臥室為6平方米;兼起居的臥室為12平方米。
2)、起居室(廳)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平方米。
3)、起居室(廳)內的門洞布置應綜合考慮使用功能要求,減少直接開向起居室(廳)的門的數量。起居室(廳)內布置家具的墻面直線長度應大于3米。
4)、無直接采光的廳,其使用面積不應大于10平方米。
2.廚房。
1)、廚房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定:一類和二類住宅為4平方米;三類和四類住宅為5平方米。
2)、廚房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并宜布置在套內近入口處。
3)、廚房應設置洗滌池、案臺、爐灶及排油煙機等設施或預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凈長不應小于2.10米。
4)、單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凈寬不應小于1.50米;雙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其兩排設備的凈距不應小于0.90米。
3.衛生間。
1)、每套住宅應設衛生間,第四類住宅宜設2個或2個以上衛生間。每套住宅至少應配置三件衛生潔具,不同潔具組合的衛生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定:設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噴淋)、洗面器三件衛生潔具的為3平方米;設便器、洗浴器二件衛生潔具的為2.50平方米;設便器、洗面器二件衛生潔具的為2平方米;單設便器的為1.10平方米。
2)、無前室的衛生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起居室(廳)或廚房。
3)、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的上層,可布置在本套內的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上層;并均應有防水、隔聲和便于檢修的措施。
4)、套內應設置洗衣機的位置。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