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一)城市規劃法律法規介紹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升華,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殿堂樓宇,輝映著造物精華;街陌方圓,蘊含著人類智慧。一個良性發展的城市,必然有一個好的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城市最大的無形資產,(當一個城市建設顯得雜亂無章時,市民往往會抱怨,是城市規劃沒有做好,)那么,什么是城市規劃?它的法律保障是什么呢?頒布它實施于 1990年4月1日的《城市規劃法》是我國在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的第一部法律,這是建設城市,規劃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據,對城市品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城市規劃法》共六章,四十六條, 對制定和實施規劃全過程的主要環節做出了基本的法律規定。
從今天開始,我們在《鑫苑城市規劃知識一點通》欄目里,為您系統介紹《城市規劃法》、城市規劃基本常識以及鄭州市目前的規劃建設情況。
(二)城市規劃的職責采集者退散
一個城市建設的是否有特色,有品位,所提供的生活,工作環境是否和諧,關鍵是城市規劃做的怎樣,那么城市規劃的職責是什么呢?城市規劃是指導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方略,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的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因此,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中規劃是“龍頭”。根據這一定義,近幾年,我市做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規劃,一個是鄭東新區的規劃建設,一個是中心城區的保護改造,這為我市更快更好的發展建設繪出了藍圖。目前全市各部門各單位和全市人民正在同心協力,為實現這兩個規劃而積極努力工作。
(三)城市規劃編制的類型,基本內容,依據
城市規劃作為城市最大的無形資產,她的編制實施,不僅僅是政府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而是需要市民公眾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理解、支持、配合。今天開始,我們用4講的時間向聽眾朋友們介紹,市規劃編制的類型,基本內容,依據。城市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大、中城市根據需要,可依法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分區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鄭州市的城市規劃工作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河南省《城市規劃法》實施辦法和《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修訂)》。
(四)分區規劃及內容
分區規劃是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做出進一步的安排,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提出指導性要求。城市分區規劃的內容包括:對分區范圍內各項用地的具體分配;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定位;居住區的組織形式;區域性道路和市政公用設施的規劃設計等。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分區規劃,具體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承擔。
(五)詳細規劃及內容
詳細規劃是以總體規劃或者分區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其他規劃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對建設做出具體安排和規劃設計,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是政府控制和引導城市土地利用及其開發建設活動的直接依據,并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它側重于對城市開發建設活動的管理與控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或建設單位委托編制,用于具體指導建設布局,它側重于具體開發建設項目的安排和直觀表達,同時也受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控制和指導。
(六)編制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法》第六條規定城市規劃的編制總體規劃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代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的規定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計劃分布實施。
近幾年,鄭州市非常重視整體規劃的編制,以“維護城市整體效益和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準則,在規劃建設鄭東新區,拉大城市框架搭建國家區域中心平臺,加快中心城區保護改造力度,全面改造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品位;開辟中州大道生態廊道,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強化交通樞紐地位,完善城市功能,構筑大交通網絡體系,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七)編制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法》第五條規定:“城市規劃必須符合我國國情,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的關系。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堅持適用經濟的原則,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依據我市《城市總體規劃》,確立了鄭州市在市域城鎮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市在土地及空間資源配置上已基本突破中心外延攤大餅的模式,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的發展態勢。如東部圃田組團(鄭東新區)、西部須水組團(大學城和高新區)、北部花園口組團、南部小李莊組團格向基本形成。
(八)編制城市規劃應當遵循的原則
《城市規劃法》的第十三條到十六條有這樣的規定。城市規劃應當滿足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促進科技文教事業的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的原則,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居住質量,優化城市布局結構,適應改革開放需要,促進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我市在《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相繼編制了鄭州市近期規劃、覆蓋全市的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設計等各層次規劃。堅持新區開發與老區改造并重、協調發展的原則,編制了中心城區10個系統的專項計劃,高起點組織完成鄭東新區(包括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部組團等地區的總體發展概念規劃,根據“四城聯創”的需要組織完成了中心城區“三年大變”規劃。這些規劃對加速鄭州市二、三產業布局調整、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空間資源、發揮城市功能等方面起了龍頭作用。
(九)城市規劃的內容
《城市規劃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了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應當具有的內容。其中第十九條規定了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括:城市的性質、發展目標和發展規模、城市主要建設標準和定額指標,城市建設用地布局,功能分區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和河湖、綠地系統,各項專業規劃,近期建設規劃。”根據這一規定,我市組織編制了《交通體系規劃》、《鄭州市綠地系統規劃》、《老城綠地系統規劃》、《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州大道景觀規劃》、《中心城區三年大變規劃》、《商業中心區整治規劃》、《精品街規劃》、《河道整治規劃》和《夜景照明工程規劃》、《市政道路和立交規劃》、《城中村改造規劃》等,在以后節目中我們將一一為您介紹這些規劃。
(十)組織編制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根據《鄭州市區綜合交通規劃》,通過近些年的實施,尤其是兩年多來,先后完成65項道路、橋梁工程改造和新建規劃,完成解放路立交規劃方案、鄭州中心城區鐵路跨線橋規劃方案等,鄭州市已基本建成環行加放射的市區道路網絡骨架,進一步強化了鄭州作為全國重要鐵路交通,公路交通樞紐地位。連接中原路、紫荊山路、鄭花路等放射主干路和繞城公路(四環路)、環城快速路(三環路)、二環路相繼建成通車。石佛、東周水廠和王新莊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給排水工程、電力電訊、燃氣熱力等各項基礎設施順利按規劃實施,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增強了城市的活力,改善了投資環境。
(十一)游園與綠地
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先后編制了按照《鄭州市綠地系統規劃》及《老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加強了生態防護林建設和居民休憩綠地規劃建設,擴建了綠城廣場、紫荊廣場,新建了文化公園,文博公園及138片街頭游園綠地。2003年全市規劃建成占地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小游園71個,總面積為76.7萬平方米。2004年完成了47個游園的規劃設計,已建成靠近居民區的游園34個,總面積24.5萬平方米,全年新增綠地面積510萬平方米。規劃整治了金水河、熊耳河、東風渠等河道水系,建成濱河公園。截止2005年底,我市建成區有40個公園、19個綠化廣場、147個游園綠地,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35.45%,綠地率30.5%,人均公共綠地已達到8.68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道路綠化景觀為骨架,公園、廣場、游園基本均勻分布,濱河公園貫穿市區的體系,初步實現了市民出行500-800米就能進入綠地、游園或公園的目標。
(十二)“三年大變” 計劃
我市制定了“三年大變”計劃。根據這個計劃鄭州市城市規劃秉承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以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凸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延續城市文脈、美化城市景觀、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為基本出發點,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為主要目標,按照凈、綠、亮、美、暢的標準進行全面整治,通過對道路交通工程、街景綜合整治、夜景照明工程、商城遺址保護、給排水工程、園林綠化工程、河湖水系工程、出入市口及節點整治、鐵路沿線整治、城中村改造、商業中心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等十二個子項的全面整治規劃和建設,構筑出以“一軸、三區、五環、十街、兩線、三路、三河、兩湖”為基調的城市發展藍圖。一軸即中州大道(原107國道);三區即中央商業區、商城保護區、和二七廣場地區;五環即內環、二環、三環、繞城公路環和繞城高速環;十街即中原路、花園路等十條市區主要放射性精品街道;兩線即京廣、隴海鐵路線;三路即京珠、連霍、鄭少高速路;三河即金水河、熊耳河、東風渠;兩湖即龍湖、西流湖。
(十三)關于精品街規劃
為進一步突出中原文化特色,體現現代化商貿城風貌,完善城市形象,展示地域文化,體現城市景觀特色,引入先進理念,委托日建設公司、夏邦杰事物所對金水路、紫荊山路、東西大街、嵩山路、中原路、鄭汴路、花園路、建設路、未來大道、鄭上路等10條城市主要景官大道進行城市設計,對道路結構、主要節點等重新進行規劃設計,使之成為展現城市風貌的流動風景線。
(十四)關于河道整治規劃
按照“水清、界明、凈綠、景美”的標準,對市內主要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在對穿越市區的金水河完成治理后,重點對東風渠和熊耳河進行整治及截污規劃、景觀規劃,并以按規劃實施。按照規劃,熊耳河經截污、護砌、綠化后,成為一條貫穿老城區的生態景觀走廊,融地方特色區、歷史文化區、園林觀賞區為一體,成為沿線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通過對東風渠兩岸景觀綠化進行升級改造,也已成為鄭州北區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十五)夜景照明工程規劃
編制夜景照明總體規劃,完成了11橋(金水路沿線的河醫立交、大石橋立交、新通橋立交、紫荊山立交和107國道沿線的金水路立交、黃河路立交、鄭汴路立交、隴海路跨線橋、航海路立交)、6路(金水路、花園路、紫荊山路、中原路、嵩山路、107國道市區段)、4場(綠城廣場、紫荊山廣場、二七廣場、文博廣場)及968棟高層建筑的夜景照明工程規劃。同時,進一步突出了標志性景觀區(即二七廣場、綠城廣場、紫荊廣場、文博廣場地區)和夜景照明工程示范街(即107國道、金水路、花園路、紫荊山路)的夜景照明,實施高品質的夜景照明工程規劃。沿中原路、嵩山路等夜景照明景觀路的所有建筑均將按計劃實施了高質量夜景照明。中心城區內所有新建高層建筑及重點建筑的夜景照明工程均將與項目同步規劃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