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運行機制
社會運行機制即指社會運行中所遵循的規律或所形成的模式。
①社會需要
馬斯洛關于需要的層次理論認為需要分為:第一層次,生理需要;第二層次,安全需要;第三層次,友愛需要;第四層次,尊重需要;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個層次的需要是由低級需要向高級需要發展的。人們首先追求較低層次的需要,只有在得到高效滿足之后,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突出地表現出來。
②社會互動
社會互動行為指的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依賴性的感性活動。人們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所能得到的需要的滿足程度以及人們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所結成的這種合力的大小會影響到社會系統運行的平衡性、協調性以及方向性。
③社會管理與控制
社會的管理與控制就是通過有組織地利用社會規范對其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施行管理、調節與約束的過程。社會管理與控制由實施控制的機構,控制規范體系——制度以及控制手段與方式等基本要素構成。
④社會變遷與進步
社會學研究中把社會的日新月異、新舊交替現象稱為社會變遷。它是社會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社會控制
“社會控制”一詞是由美國社會學家E·A.羅斯首次提出來的。羅斯認為,在人性中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壞,對人的行為不再起約束作用,出現了越軌和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情況下,必須有一種新的機制來維護社會秩序,這種新的機制就是社會控制。凡是利用任何社會或文化的工具,對個人或集體行為進行約束,使其依附于社會傳統的行為模式,以促進社會或群體的調適和發展的,都可以叫做社會控制。社會控制可以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3)社會變遷考試就到
社會變遷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是歷史循環論、社會進化論和社會均衡論。
(4)社會發展計劃社會發展計劃即人們為了調控社會運行的狀況、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和有計劃的社會變遷,而對社會的有關系統、社會生活的有關方面的發展做出的規劃。社會發展指標就是描述和評價社會整體及各方面存在和運行狀況的項目及其數值(包括數字、圖表、符號等)。為了比較全面地反映一個社會或社會中的一個系統的存在和運行狀況,必須采用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系的指標項目所結合而成的社會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