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城市是以人為主體,人口、活動、設施、物資、文化等高度集中并不斷運轉的有機整體。城市的特征表現為:
一、以人為主體是城市的基本性質
人、物、空間,構成城市的三要素。在這三個要素中,人是首要的。這是因為:
(一)任何城市都是人建造的
任何類型的城市(古代城市、現代城市;西方城市、中國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都是人民群眾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城市都是人造物,而不是純自然物,更不是神造物。雖然,世界上最初城市的發生,以及后來任何城市在某一具體地點的興起,不是單憑人們主觀意愿所決定,有其社會經濟發展和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客觀依據,但這只能說明,城市的出現,是人民群眾認識客觀規律、運用客觀條件的結果。
(二)任何城市都是人管理的
任何城市都是可以認識、改造的,也都是可以建設好、管理好的。國內外城市發展的事實證明,落后的城市可以建設成為先進的城市,混亂的城市通過加強管理可以變為有秩序的城市。目前,世界范圍內普遍出現的所謂“城市病”,歸根到底,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而不是什么“不治之癥”。
(三)任何城市都是為人服務的
我們通常說的城市,指的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城市。縱觀歷史進程,從世界上最初產生的城市到現代城市,中間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和社會形態。雖然不同時期和不同社會的城市有其共性的方面,但是,也有質的區別。比如,現代城市與古代城市相比,城市的社會性質不同。城市的社會性質,即誰是支配城市的“主人”,城市主要是為誰服務的。
歷史上最先出現的城市,是與奴隸主所有制相聯系的,是奴隸主支配的城市。封建社會的城市,是封建地主貴族統治下的城市;在西方國家,是封建的手工業行會組織支配的城市;在中國則是封建王朝官僚支配的城市。資本主義的城市,是資產階級統治下的城市,是資產階級奴役和剝削無產階級的場所。社會主義的城市,人民成為支配城市的主人。因此,在社會主義國家,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都應該以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二、高度集中是城市區別于農村的基本特征
具體表現為人口、活動、設施、物資、文化的高度集中:
(一)人口的高度集中
城市以人為主體。因此,人口的高度集中便成為城市區別于鄉村的主要特征。關于城市規模的劃分,主要是以人口為根據的:人口高度集中,一方面表現在城市人口占總社會人口的比重增長,就是所謂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表現在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都高于農村,城市規模越大,人口密度也越高。
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給城市帶來了高效益,使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中心作用。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個度,限度之內,表現為優越性;超過限度,就會走向反面,優越性就轉化為危險性甚至災難性。城市人口過分集中,會給城市造成壓力,產生一系列城市問題。
(二)活動的高度集中
現代城市是人類對自然、社會進行改造的產物,人們在城市開展的各種活動,是這種改造的繼續。這些活動不僅高度集中,而且多種多樣。人們在城市開展的各種活動,體現了現代城市各種功能的有目的的活動。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1.物質資料生產以及發展生產的各種活動。如重工業生產、輕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科學研究與開發等。物質資料的生產與流通是一個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適合自己特點和需要的物質資料生產與流通,這個城市的就業和建設資金就不能很好解決。在發展生產與流通時,應考慮以人為主體。發展城市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
2.城市建設管理的各種活動。主要是房屋建筑(如廠房、住宅、公共建筑等)、基礎設施(如修橋鋪路、各種管線)的建設管理等。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對于城市的發展和發揮作用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提高環境質量的各種活動。如綠化、環境衛生、三廢治理、消除噪聲、園林建設、城市雕塑、市容管理等。這些活動都為人們(城市居民)的工作、勞動、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是形成人與自然良性循環不可缺少的活動。
4.加強聯系、傳遞信息的活動。如電訊、通信、郵政、廣播、電視等。城市現代化水平越高,信息顯得越重要。現代城市正在向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5.流通、分配、消費等領域里的各種經濟活動。既有社會的經濟活動,如商業、金融、外貿、生活服務、修理、保險等;也有個人的經濟活動,如購物、取款、存款等。這些活動構成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6.精神文明建設的各種活動,如文化、藝術、體育、新聞、出版發行、游樂等。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現代城市是兩個文明建設交相輝映的有機體。
7.城市居民為提高、發展和保健自己以及撫養后代所需要的各種活動。如各種類型的學校教育,各種學科的學術研究等。這些是培養人才、開發智力的活動。一個城市全體居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是這個城市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數。
8.城市防衛的各種活動。如社會治安、預防各種自然災害、警衛、反間諜等。
9.對外聯系的活動。如政府間外交活動、民間友好往
4.居住設施:居民住宅及其附屬設施;集體宿舍及其附屬設施;部隊營房及其附屬設施。
5.生活服務設施:商業網點、服務網點、飲食業網點、修理網點等及其有關設施。
6.文化教育設施:各類學校、科研部門、電視、廣播及其有關設施;影劇院、文化館、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及其有關設施。
7.醫療體育設施:各類醫院、療養院及其有關設施;體育館、體育場等體育設施。
城市設施是為居民生產、工作、生活、學習、交通等提供服務的。因此,這些設施有一個合理布局的問題。布局合理的標準和原則看城市運轉能否達到高效率、多效益和好效果。
(四)物資的高度集中
現代城市是人們利用各種設施進行生產和經濟活動的地方,是物資高度集中的場所。主要表現在工業生產的商品集中在城市,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集中到城市。
(五)文化的高度集中
城市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東西方很多古代名城就是典型的代表。如中國隋唐的長安(今西安)、宋朝的汴梁(今開封)、明清的北京等,又如意大利的羅馬、佛羅倫薩,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奧地利的維也納,埃及的開羅,印度的新德里等,都以其優秀的文化聞名于世,發展到今天,以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互相融合而呈現出更加光輝燦爛的新面貌。
三、開放運轉是城市的基本條件
城市是由許多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層次子系統所組成的復雜的大系統。這些子系統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大類。橫向的子系統,是按塊塊劃分的,是人口、活動、設施、物資、文化等多種因素與空間相結合而形成的各個社區。縱向的子系統是按不同部門、不同產業劃分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分為不同層次,比如在經濟系統下分工業、農業、商業、金融、外貿、交通等;在社會系統下分文化、教育、科技、政法等;在生態系統下分水利、園林、環保、環衛等。這些子系統如同大機器的各種零件,形成城市的復雜形態。現代生產社會化程度提高,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社會生活日益復雜,現代城市的開放性比以往更為突出,使現代城市具有時代的色彩。開放的直接含義是現代城市經常地、大量地與外界(其他城市和廣大農村)進行人口、人才、物資、能源、信息的交換(輸入和輸出)。現代城市是由眾多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它的和諧運轉,依賴于各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和協同配合。城市管理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城市在開放條件下如何加強各系統的相互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