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房地產估價師與國外的估價師在執業規則、技術規范、素質要求、行為操守上有較大差異,無論是美國模式,還是香港模式,中國都在學習,但仍需加速發展方能適應世界房地產價格估測行業的步伐。
2、國內房地產估價師系建設部歸口管理、土地估價師系國土資源部歸口管理,資產評估師系財政部歸口管理,三種估計師都能從事房地產評估的相關業務,但各部委各持己見,誰也不愿被對方的技術體系或認證體系收編。導致各部委下設的城市各部門如房產局、土地局、國資委等相關部門各為其政,只認本部委下設的專業估價機構出具的報告,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這是一種社會資源浪費。如房地產估價機構出具的房地產評估報告(實際已包括了土地的價值評估),拿到土地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土地部門還需經辦人提供土地估價事務所提供的土地估價報告(針對土地再次估價)。同時這兩個估價機構的出具的同一宗土地的價值有一定的差異,這是不同部委下的專業委員會弄出的技術體系有差異造成的(本人系注冊房地產、土地、資產評估師)。土地部門的估價技術強調土地的成本構成、城市的基準地價;建設部系強調房地產的綜合價值,強調城市規劃變化對土地價值的影響,強調市場交易價格、宏觀、微觀市場的動態變化等。必將造成相同的土地不同的結果。
3、從行業管理上看,土地估價行業壟斷沿襲時間較長,進入門檻較高,技術體系的更新較慢。房地產估計發展變化較快,房地產估價知識體系更新雖較快,但被某些不同技術派別的權威人士所影響,一會學習美國模式,一會學習香港模式(實際為英國模式),行業的發展受到影響,并沒有確立適合中國現狀發展的路線。
4、從社會地位來看,兩者都差不多,收入情況接近,資格證的掛靠費(大家應該都明白)相差不大,主要根據市場的供需發生變化。國家對機構的成立門檻提高時(如3個以上房地產估計師才能成立房地產評估機構),而當年、當地的房產、土地估價師又較少時,那掛靠費就高,反之,就低。
5、從行業發展和個人發展
6、房地產估價和土地估價師的資格認證可以通過技術體系互融進行合并。而對獨立房地產經紀人應該提高認證門檻,其必須具有估價的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