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3頁
就橫向界面而言,整個主樓南北向采取了不同的開窗形式,即“交叉”的形式。而正立面中心部分有意強化的開敞形式與周邊有意強化的封閉形式,形成鮮明對比;中部突出屋頂、上下貫通的白色立板與立面局部的扭轉、突出,拆解了頂部與正面界面的存在,從而使界面具有新的視覺張力。這同樣是一種有效的“平行”手法。
(2)社會環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就整體空間形態而言,高聳的主樓構成群體中心。而主體辦公樓立面,則通過周邊紅色體塊的圍合與中部白色體塊的強調,以及上下貫通的白色立板的設計,暗示了中心“交叉”形式的存在。主樓由兩個近似對等的白色與紅色體塊構成,暗示對一個中心的拆解;其主樓中心立板的偏置、局部的外伸與拋轉、中部平行的水平隔板,加之左上端部的升起等均構成對中心的拆解,即“平行”。
邊緣的 “交叉”手法,如主樓、裙房及入口的空架子等構成空間的圍合;立面周邊的紅色體塊亦構成明確的邊緣形式。邊緣的 “平行”手法,則主要表現在:整體上,中心部位的空架子僅構成虛邊緣;頂部中心立板的升起突破了縱向邊緣;而左上端部的升起則使邊緣意義模糊、多義。
3 德國法蘭克福大廈(KPF事務所設計)
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氣息卻又不失古典韻味的建筑。屋頂及邊緣的處理、立面窗的精致分割、墻體實與虛的精心設計,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然環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表現為:裙房、塔樓梯間升過屋頂的處理均呈臺階狀的“金字塔”形態。而過大的長細比,巨大而夸張的頂部外挑檐口,構成重心的偏移與不穩定感;平面多個形態構成復合形組合,塔樓側置,也有意識地使平面整體重心錯位,從而達成對基本“金字塔”形態感的拆解,此即形態的“平行”手法。
就“界面”而言,塔樓與裙房均強調了檐口與基座的存在和處理,暗示非勻質的三段式構成 ,是一種與自然保持相關的“交叉”手法。另一方面,合金材料、玻璃幕構成新的界面特征。透空的圓弧檐口與樓梯間對檐口的突破,構成對頂部界面的拆解,這些均使界面多義化。這里采用的即是“平行”的手法。
(2)社會環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中心的“交叉與平行”。 交叉, 裙房通過入口明確標志出中心存在;入口處左右呈內收的弧形,以呼應中心的存在。平行,左右通過差異顯著的高低處理使中心偏移,從而拆解對稱的中心感。
邊緣的“交叉與平行”。交叉,頂部半圓弧檐口處理及上端內凹的柱廊共同構成豎向邊緣; 塔樓通過左側邊方形“凹”槽,暗示橫向局部邊緣的存在。平行,樓梯、電梯間高過檐口,非周邊式檐口形式,檐口透空、非封閉處理,各體塊角部勻質的形式,均為弱化邊緣存在的構成方法的運用。
在基本的層面上表述“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新的存在關系,是形式構成的基本目標之一。本文以“形態與界面”作為建筑構成的一組基本要素,分別在“交叉”與“平行”兩方面解析形式對“人與自然 ”間的依存、一體與拒斥、超越關系的表述方法。同樣,我們以“中心、邊緣”作為建筑構成的另一組基本要素,分別在 交叉“與 平行”兩方面解析“人與人”間的依存、一體與拒斥關系的表述方法。我們認為,在自然與社會兩方面,建筑形式的“形態與界面”、“中心與邊緣”,于“交叉”與“ 平行”間所不斷達成的新的平衡特征,正是形式構成不斷變換的目的與目標。因為新的平衡的達成,常常意味著“人與自然”及“人與人”間的新的存在關系、存在方式的呈現,同時亦意味著新的視覺形式張力點的形成。換句話說,形式所產生的視覺張力及動力,來自對以往矛盾雙方所構成或所認知的基本平衡關系的突破與超越,而在一個更基本的層面上,則意味著對文化約定的基本存在方式與存在關系的突破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