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3頁
1、 會針對實例判斷或選擇模式。
2、 會通過監測值、預測值判斷環境影響(包括非正常工況)。
3.6環境保護措施分析
1、分析環保措施技術經濟可行性和預期效果
針對環保措施分析技術成熟性、運行可靠性、控制效果穩定性進行分析,對采用的措施,根據目前國內外通常采用的措施以及先進技術,從技術上、經濟上對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先進性進行分析,并分析其預測效果。
2、分析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
對項目投產后各大氣污染物按執行標準進行排放濃度速率雙達標。水污染源按執行標準進行排放濃度達標排放分析。超標的要提出修改控制措施。
3、分析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情況
總量控制指標必須建議在達標排放基礎上。新建項目依據地方排污總量調控計劃安排總量;現有企業依據現有排放總量指標及地方環保局的要求根據評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比分析投產后總量控制的可達性及效果。
4、制定環境監督管理計劃
根據項目規模、排污特征、環境特征,提出監測管理計劃要求,即:建立管理機構、職責、計劃;某些大型項目要求建監測機構,確定職責、儀器配置計劃。
1.掌握環保措施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從哪幾方面進行。
2.達標判斷及分析。
3.總量控制的原則及措施。
4.會判斷環境監督計劃的合理性、完整性。
3.7結論分析
1、建設項目規模、選址、布局、選線的優化分析
規模是否合適:是否符合產業政策、排污量能否滿足當地容量
廠址選擇是否合理:生活區與生產區的相對位置合理性、廠界外敏感點是否得到合理避讓、減輕某些污染物對廠界外敏感點的影響;工藝路線是否順暢、生產物流能否順暢節約能耗,降低排污量
2、規劃方案優化分析
說明規劃方案分析,提出優化方案設計的評價結論。
3、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結論的正確得出與結論正確性的判別
通過各專題分析評價,綜合分析預測、評價的正確結論;并通過綜合分析確保各條結論的正確性;評價結論不能與報告書中相關內容說明發生矛盾和偏差,以及某些結論的絕對化。
4、正確填報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登記表
填寫內容要全,填寫數據要準確,數據單位不能有誤
通常結論有以下6項內容
產業政策符合性
廠址選擇可行性
達標排放分析
總量控制效果
清潔生產水平
環境質量狀況
1.對評價結論要正確判斷。
2.了解結論應說明的問題。
3.正確填報建設項目審批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