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3頁
本講主要內容
了解事故風險源強識別與源強分析的方法
掌握清潔生產指標的選取原 熟悉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含義及計算
熟悉建設項目清潔生產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了解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清潔生產分析的編寫要求
了解環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了解總圖布置方案分析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掌握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
掌握環境影響識別的技術要求
掌握評價因子篩選的方法
熟悉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地質、氣候與氣象等)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與技術要求
了解社會環境(社會經濟、人口等)狀況調查的基本內容與技術要求
熟悉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中大氣污染源的分類
內容講解
了解事故風險源強識別與源強分析的方法(hj/t 169-2004)
一、 風險識別
1、 風險識別的范圍和類型
風險識別范圍包括生產設施風險識別和生產過程所涉及的物質風險識別。
(1)生產設施風險識別范圍:主要生產裝置、貯運系統、公用工程系統、工程環保設施及輔助生產設施等;
(2)物質風險識別范圍:主要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燃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以及生產過程排放的“三廢”污染物等。
風險類型:根據有毒有害物質放散起因,分為火災、爆炸和泄漏三種類型。
2、風險識別內容
(1)資料收集和準備
建設項目工程資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資料、建設項目安全評價資料、安全管理體制及事故應急預案資料。
環境資料:利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有關廠址周邊環境和區域環境資料,重點收集人口分布資料。
事故資料:國內外同行業事故統計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資料。
(2)物質危險性識別
按附錄《建設項目風險評價導則》附錄a.1對項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進行危險性識別和綜合評價,篩選環境風險評價因子。
(3) 生產過程潛在危險性識別
根據建設項目的生產特征,結合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功能系統劃分功能單元,按附錄a.1確定潛在的危險單元及重大危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