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是對全省土地資源進行利用、規劃、管理、審批、執法的主要部門。17日下午,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登記做客西部網嘉賓訪談室,王登記表示,作為全省國土資源的管理者,“一定會牢記使命,一手抓保護,一手抓開發,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力爭把陜西有限的資源開發好、利用好、加工好,促進陜西省的發展,實現保護與保障的雙贏。”
家底厚 陜西礦產資源折合人民幣約43萬億
全國土地資源大約是18億畝,陜西省大約是6050萬畝,陜西省目前人均耕地一畝六分地,人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分地。無論是工業、第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重點項目建設,土地資源對陜西下一步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陜西省整個礦產資源總量如果折合成人民幣,大約是43萬億人民幣,可謂富可敵國。陜西省的煤炭資源在全國數量排名第三。全省每年煤炭產能超過兩億噸,世界上七大煤田就有榆林煤田。與此同時,還有非常豐富的天然氣與石油,現在探明的石油儲量大概有十億,是全國非常重要的能源積儲地。另外,陜西還有著非常豐富的巖鹽資源,探明儲量大約六萬億,是一個天文數字。
說起陜西的礦產資源,王登記如數家珍,“陜西的金、銀、銅、鉛、鋅、鉬等貴重稀有金屬遍布陜南,所以說陜西省整個資源量加在一起,是全國第一。”
責任重 要為陜西把好國土資源利用關
家底厚,并不意味著可以無節制的開發。作為資源大省國土資源的管理者,王登記始終牢記著“為陜西把好國土資源利用關”的使命。
要管好國土資源,首先是對資源的明晰把握。今年,陜西省政府投入了兩億八千萬用于全省第二次土地資源調查。省國土資源廳將對全省河流、山川、耕地、城鎮化用地、退耕還林等情況進行大面積、全方位、地毯式的調查。
河流有多少?山川有多少?退耕還林有多少?耕地有多少?基本農田有多少?城鎮化用地用了多少?農民住宅用了多少?我們還有多少耕地?下一步怎么發展?怎么調整結構?怎么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考試大&現代化?擺在陜西國土資源掌門人王登記面前的還有很多工作。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對陜西全省的土地全面調查就開始了。到2009年的10月份,土地調查工作大概80%的任務就可以完成。2010年上半年可以結束,那個時候肯定會給省委省政府遞交一份關于土地調查方面的圓滿答卷。”
在王登記眼里,扎實詳盡的國土資源調查將為陜西省委省政府下一步陜西的發展提供科學的、詳細的、具體的土地方面的數據,為陜西省下一步結構性調整、發展方向、經濟工作思路與重點、土地利用、土地規劃、土地保護等等提供參考。
“如果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就是財富之母,所以把好土地關,資源關,是我們的使命。”
多予少取 維護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
這幾年陜西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在關中一些地方由于公路、鐵路、機場,還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占了大量的土地,一部分地區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面對失地農民的利益補償問題,王登記有著鐵打不動的原則,“必須給農民進行合法、合情合理的補償,而且補償必須按照國家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進行。”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按照國家的政策法律規定,在對農民的補償問題上堅持:不多不少多一點,不高不低高一點,千方百計的為農民多予少取的原則,保證和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目前,補償方式既有土地方面的補償,也有貨幣方面的補償。
“我們現在主要是貨幣補償,在土地審批的過程中,沒有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公章,農民的社會保障得到解決以后才發土地使用證,這樣可以有效的維護和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