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大支柱,而對于“朝陽產業”物業管理業,人才的作用就顯得越發重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初具規模的物業管理業正進入發展過程中的盤整期。種種跡象表明,2002年的物業管理已到了行業發展“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2003年,應該是物業管理的發展年,但是,縱觀全行業,人才缺乏,何談發展?
低素質和低報酬形成惡性循環
有人認為:人才流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有了互聯網之后,現代科技使時空被高度壓縮,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便利條件。人才市場開始從有形向無形轉化,網絡市場的最大好處是方便、快捷、不受地域限制。既然這樣,那就讓我們看看西安的物業管理公司的人才吧,西安東郊某住宅小區物業公司,定員8人,其中,無一人有大專以上學歷,員工的年齡普遍較大,保潔員、保安、水電工均為下崗職工或農村富余勞動力。
西安某小區的一位物業管理員曾向記者抱怨:在物業公司工作,有時候,一個人得抵三個人用,一會兒你是保管員、一會兒你又成了保潔員,一會兒又是維修工……總之,哪兒忙,哪兒就有你的身影。類似這樣的物業公司還有很多,有些小一點的小區,雖然有物業公司,但是并沒有配備專業的電工,業主需要時,物業公司才臨時去請,能不誤事嗎?問其原因,物業公司也很委屈,只有三棟樓,根本養不起一個電工,只能和附近幾個小區共用一個或者幾個電工。
相比之下,寫字樓的物業管理情況要好一些,除了員工素質比較高外,基本上不存在定員不夠問題。瀏覽本報每周日的前程招聘專版,很少有物業公司的招聘廣告,業內人士分析原因主要有三:1、打廣告要花錢,物業公司小本經營,掏不起費用。2、招聘專業人才費用高,物業公司用不起。3、再說了,一些保潔員,車棚管理員之類的工作,就給自己的親戚、熟人來做,要不然,隨便到“人市”上去找幾個。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個艱難的成長時期,在中國大地上誕生20多年的現代物業管理,目前正處于這樣一個脆弱的“嬰兒時期”。物業管理工作的艱辛不必說,但是它的低薪以及社會地位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記者就物業管理行業薪資狀況在西安市作了一個小范圍的了解,目前西安物業管理各個崗位的收入大致如下:中層干部:月薪1000~2000元(少數小公司則低于1000元);普通物業管理員及文員:800元左右;保安:500元;保潔員:400元左右。
從總體來看,西安物業管理行業整體工資偏低,其中,絕大部分中小物業管理公司員工收入處于同業中等偏下水平。可見,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生存”環境相對“惡劣”。人才對高薪的追逐也是一種必然,俗話說“看客吃飯,量體裁衣”,物業管理業較低的薪資水平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素質的相對低下。
行業抵觸情緒嚴重人才機制落后
一位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在評價自己職業時有這樣一句話:“萬般皆上品,惟獨物業管理低”盡管這只是一句戲言,但這一句話卻真實地反映了大多數物業管理人的心態。雖然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產生不滿是人之常情,但在物業管理業內,對工作不滿和對行業失望的情緒卻太過普遍很多人都認為物業管理行業是一個低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其工作就是簡單的維修、清潔、綠化和保安,不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因此一直就缺乏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與培養機制。
物業管理公司限于經濟和行業人才培養機制落后等原因,人才的引進與培訓工作一直比較滯后。從1990年后,國家才開始建立一級培訓機構。從今年西安人才市場反饋的消息來看,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并不看好,一位從蘭州過來的學生告訴記者:物業管理專業不好找工作,人才市場上,基本沒有對口的行業,一般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了進房產公司外,大部分都會轉行業。
就物業管理人才這一問題,在一次物業管理座談會上,記者也曾與數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了溝通,從總體上看,這些物業公司的負責人對人才問題非常重視,大公司有更深的人才危機感,中小公司則未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知先覺者永遠會處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深圳萬科、中海、科技園等諸多物業管理公司內部的調整似乎表明,行業大震蕩已拉開了序幕!在這一波行業大震蕩中,物業管理的一大隱痛———人才問題,也再一次凸顯出來。物業管理行業的人才隱患越來越嚴重,看來西安也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時代不遠了,總之強者會更強,弱者就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