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在炎熱的夏季,如果在中午時分,我們躺在地上看周圍的景物,會發現樹木、房屋、人畜等等的輪廓好像是透過水一樣,而且搖擺不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夏季時,太陽輻射比較強烈,到達地球的紫外線、X射線等波長較短的電磁波會大量分解大氣分子,使得原先質量較大的氮分子變為較小的氫分子,但這種分解是不均勻的,從而使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發生不同變化,導致物體看起來搖擺不定
B.夏季非常炎熱,所以空氣受熱后,上升速度較快,高空氣流在壓力差下朝地面運動,兩種氣流在迅速交匯過程中,吸收了部分光線的能量,使到達物體表面的光線分布不均勻,因而產生比較強烈的明暗變化,從而使物體看起來搖擺不定
C.夏季中午時天氣比較炎熱,太陽光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比平時受熱多,密度變小,迅速成為上升氣流,光線通過這種變動著的氣流時,光線折射的路徑會不斷發生改變,所以看到的物體便搖擺不定
D.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雖然光粒子在進入大氣時,與夏季迅速上升的空氣分子發生激烈碰撞而被阻隔,但它所具有的電磁波的性質,又會使光發生衍射,從而離開直線路徑繞過空氣分子,造成原先傳播路線的改變,所以物體看起來就搖擺不定
17. 客機在空中飛行過程中,一般處于云層的上方,從大氣的垂直分布情況來看,這一位置屬于平流層,那么客機在此飛行的原因是( )。
A.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需要和地面的指揮系統不斷聯系,以確保飛行安全,平流層的上方接近電離層,而地面無線電的傳播則必須通過電離層來實現,這樣飛機在平流層可以準確清晰地收到來自地面指揮系統的指令
B.平流層空氣稀薄,可以減少飛行中的阻力進而減少因機體與大氣摩擦而產生的熱量;同時,平流層的溫度比在它之下的對流層和在它之上的熱層溫度低,可以通過熱傳導效應有效地降低飛行中產生的高溫
C.平流層的大氣是平行流動而不是垂直運動,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與平流層大氣運動軌跡基本平行,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借助平行升力,減少大氣阻力,使飛機能夠在相同能耗下達到最大速度,實現減少油耗的目的
D.平流層的上層有臭氧層分布,它會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從而使該部分的大氣溫度呈現上熱下冷的狀況,從而難以形成對流,大氣狀況穩定,并因此不會出現劇烈的天氣變化,飛機在此飛行比較安全
18.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防毒面具成為現代戰爭中不可缺少的軍事用具之一,防毒面具之所以能夠防毒,使人免受毒氣的危害,其原因在于( )。
A.防毒面具的濾毒罐中分不同層次放置有不同的酸性(主要是石炭酸)和堿性化合物(主要是氫氧化鉀),它們可以有效地中和不同成分的有毒氣體,從而使其毒性減弱或消失,進而防止毒害
B.防毒面具的濾毒罐中裝有活性炭,活性炭內含有極為豐富的毛細孔,而且毛細孔的長度很長,它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氣中的毒氣分子,從而能夠凈化空氣
C.防毒面具的濾毒罐中裝有濕潤的合成纖維,它可以使水分子被牢牢吸附在纖維表面,當毒氣分子進入時,會與纖維表面的水分子相結合,從而溶解于水中,而潔凈的空氣則可以自由出入,這樣就起到了防毒作用
D.防毒面具的濾毒罐中裝配有小型電極,當毒氣進入時,與人體呼出的水蒸氣相結合,產生電離作用,在電極吸引下,陰離子吸附到陽極,陽離子吸附到陰極,從而阻止毒氣進入人體
19. 人體疾病中有很多和血液有關的疾病,其中,有“血癌”之稱的某種血液疾病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發生頻率也較高,經科學研究,其發病原因及癥狀在于( )。
A.由于球菌、桿菌等病菌侵入血液而引起,癥狀是寒戰、發燒,皮膚和黏膜有出血點,脾臟腫大,嚴重時發生昏迷或休克
B.由于身體缺乏維生素C而引起,癥狀在于全身軟弱無力,肌肉和關節疼痛,齒齦腫脹、出血等
C.由于血液中先天缺少某種球蛋白(即凝血因子)而引起,癥狀是身體各部位自發性出血或輕微受傷就出血,血液凝固時間顯著延長
D.由于造血系統中白細胞系統惡性增生,造成全身組織與臟器廣泛浸潤和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癥狀是貧血、發熱、出血、胸骨壓痛等
20. 我國南北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間由于各種原因會產生許多的差異,其中在住房的建筑構造上形成了比較有趣的“南尖北平”現象,即住房屋頂的坡度由南往北逐漸減緩,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風散熱;而北方降水少,建成平頂,既可以節省建筑材料并保溫保暖,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
B.我國北方土壤有利于建筑材料的燒制,因此磚瓦結構是民居的主要特點,而這種建筑 材料適合建成平頂或坡度不大的房屋;南方土壤酸性物質居多,不利于做為建筑材料, 故此竹木材料較盛,而竹木材料適合造成尖頂房屋
C.北方的風沙比較大,平頂房屋可以有效減少房屋與風沙的摩擦系數,延長房屋壽命;南方則日照比較頻繁,房屋材料又多取自竹、木、草,尖頂房屋可以有效分散受熱面積,減少因光能積聚引起自燃的幾率
D.北方歷史上受北方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比較長,而北方少數民族多居住于帳篷之中,平頂房屋實際上是“穹頂氈帳”的延續;南方人則多由漢人南遷,在與當地民族融合過程中,保留了自己的坡型房屋并吸收了當地少數民族“尖頂竹樓”式的建筑風格,所以房頂比較尖
21. 中國封建社會最為重要的治國思想交鋒是儒法之爭,秦代的“焚書坑儒”可以看作是法家思想的一次空前勝利,而數十年之后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使儒家理論成為后世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以下關于這兩次事件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焚書坑儒”是秦始皇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將官府及民間所有不屬于秦紀、醫藥、卜筮、農業之書的書籍一律燒毀,并于次年將犯禁的460名儒生集體坑殺,二者分別從典籍和人兩方面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摧殘;“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是漢武帝采納儒生董仲舒的建議,提倡儒家學說,禁止其他學說的傳播,貴族教育、選用官吏一律以儒家思想為標準,這為中國的文化套上了新的桎梏
B.“焚書坑儒”的后果是春秋戰國時代形成的“百家爭鳴”文化繁盛的局面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堵塞了言路。一味追求苛刑峻法,不僅沒有達到秦始皇鞏固中央集權的目的,而且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使西漢擺脫了王朝初期為“休養生息”而采用的黃老思想,有助于漢武帝時期的國力發展、社會穩定
C.“焚書坑儒”是法家思想獲取絕對政治地位后的必然結果,這種野蠻做法造成了當權者和知識階層的嚴重對立,加深了社會矛盾;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上升到統治層面,但它只是采取較為隱蔽的方式來壓制其他學說的傳播,而不是暴力鎮壓,所以它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D.“焚書坑儒”將儒家思想排擠出治國的理論范疇,整個國家的政治決策、行政方式等都遵循法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表面上看是以儒家思想為惟一的治國理論,但實際上,漢代以后的整個封建社會都實行的是外儒內法的統治策略,法家學說并沒有被統治者完全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