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糧食危機

發布時間:2016-08-25 共7頁

  參考資料:《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30年前,一場肇始于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30年后的今天,深化改革同樣從農村發力,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接下來的農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

  30年前的農村改革大大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特別是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改革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然而,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速度相比,農村改革明顯慢了下來,“三農”問題比較突出。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小農經濟模式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正是基于這些現狀,此次農村改革將發展現代農業擺在了突出地位。《決定》明確提出了“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的要求,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生產不僅關系著糧食能否自給自足,還關系著國家安全。因而,我們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國家戰略高度予以考慮。雖然以7%的土地養活了25%的世界人口一度讓我們引以為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制約了糧食生產的進一步提高,較低的土地產出率不但造成資源要素的浪費,也影響著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

  那么制約著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在哪里?農村改革已經給出了答案――允許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糧食生產的最基本保證。但分散承包經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農業生產難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在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一方面有利于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從而推動傳統的耕作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另一方面還可以解放多余的勞動力,讓他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土地流轉的獲益投入到其他經營中,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

  反過來,土地價值提升了,單產水平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會相應地增加,發展糧食生產也就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為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規模化經營又為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了基礎。當農業生產真正實現現代化了,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就有望穩步提高,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的目標也就有把握實現。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