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既能披露信息,又能提高效率,企業在確認、計量和披露中期財務報告所列報的各財務報表項目時,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也就是說,在判斷項目的重要性程度時,應當以中期財務數據為基礎,不應以預計的年度財務數據為基礎;而且,與年度財務數據相比,中期會計計量可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估計。企業應當保證所提供的中期財務報告包括了與理解企業中期期末財務狀況和中期經營成果及其現金流量相關的信息。
關于如何應用重要性原則,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把握:
(1)重要性的標桿
我們知道,重要與不重要都是相對的,但一個檢驗的標桿值得關注。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項信息沒有在中期財務報表中披露,從而影響到投資人等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判斷的正確性,那么就說明這—信息是重要的。
(2)重要性程度的判斷應當以中期財務數據為基礎
企業對于中期財務報告編制過程中重要性程度的判斷與把握,應當以中期財務數據為基礎,包括本中期的財務數據(時點數)和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財務數據(時期數)。同時,企業不得以預計的年度財務數據為基礎對中期財務報表項目進行重要性的判斷,因為有些對于預計全年度財務數據顯得不重要的信息對于中期財務數據而言則可能是重要的,需要在中期財務報告中披露這些信息。
?。?)中期會計計量可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估計
基于中期財務報告的編報時間一般比年度財務報告短,時效性更強一些,所以,中期財務報告的重要性評估,相對于年度財務數據的計量而言,可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估計。例如,企業通常在會計年度末對存貨進行全面、詳細的實地盤點,因此,對年末存貨可以達到較為精確的計價。但是在中期末,由于時間上的限制和成本效益方面的考慮,不大可能對存貨進行全面、詳細的實地盤點,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采用某種科學的推算方法來進行估計。因為,會計管理的核查活動總體上是應該服從生產經營需要的。
?。?)重要性原則的科學使用在于職業判斷能力與提供信息的相關性能力。
強調重要性原則的使用,就是為了保證所提供的中期財務報告包括了與理解企業中期末財務狀況和中期經營成果及其現金流量相關的信息。企業在運用重要性原則,來決定信息披露內容和會計估計時,應當保證中期財務報告中包括了對于理解企業中期末財務狀況和中期經營成果及其現金流量直接相關的信息,以避免在中期財務報告中由于不確認、不披露或者忽略某些信息而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 重要性的“度”的判斷把握有賴于會計職業判斷。在實務中,對財務報表項目進行重要性程度的判斷時,需要依靠其職業判斷,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和判斷,這就是常說的“姜是老的辣”的道理。通常,在判斷某一項目的重要性程度時,應當將項目的金額和性質結合在一起予以考慮,而且在判斷項目金額的重要性時,應當以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凈資產總額、營業收入總額、凈利潤等直接相關項目數字作為比較基礎,并綜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有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單獨依據項目的金額或者性質就可以判斷其重要性。例如,企業發生會計政策變更,從性質上講就屬于重要事項,應當在財務報告中予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