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稱為標準成本的差異,或稱為成本差異。成本差異是反映實際成本脫離預定目標成本的信息,為了消除這種偏差,要對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對策,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糾正。
直接材料屬于變動成本,其實際成本高低取決于實際用量和實際價格,標準成本的高低取決于標準用量和標準價格,所以其成本差異可以歸結為價格脫離標準造成的價格差異與用量脫離標準造成的數量差異兩類。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實際數量x實際價格—標準數量x標準價格
=實際數量x實際價格—實際數量x標準價格+實際數量x標準價格—標準數量X標準價格
=實際數量x(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數量—標準數量)X標準價格
=價格差異+數量差異
直接材料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是直接材料成本差異。該項差異形成的基本原因有兩個:
一是價格脫離標準;
二是用量脫離標準。
前者按實際用量計算,稱為價格差異,后者按標準價格計算,稱為數量差異。
材料價格差異=實際數量x(實際價格—標準價格);材料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材料數量)x標準價格。
三、材料采購計劃成本計價對標準成本的差異影響分析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的規定,材料計價應采用實際成本,在此基礎上為了便于對材料的控制,可采用計劃成本法。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入、發出和結余過程中無論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核算,均按照預先制訂的計劃成本計價。月末計算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并進行分攤,根據領用材料的用途計人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從而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調整的基本公式如下:
庫存材料實際成本=存材料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
例:廣華公司本月月初結存A材料1 000千克的計劃成本為550元,成本差異為超支差異20元,本月購人A材料4 000千克,計劃成本2 200元,超支80元。本月生產甲產品400件,使用A材料2 500千克,A材料計劃成本單價為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單位甲產品標準成本為3元,即每件甲產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A材料的標準價格為0.5元。
材料成本差異隨著材料的入庫而形成,隨著材料出庫而減少,如領用材料、出售材料、消耗材料等。期初和當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應在當期已發出材料和期末結存材料之間進行分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的規定,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期(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企業在月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據以分配當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驗收入庫存材料的計劃成本)x100%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二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x材料成本差異率
根據有關公式計算: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20+80)÷(550+2200)x100%=3.64%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375x3.64%=50.05(元)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2 500x(0.55-0.5)+50.05=175.05(元)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2 500-400x6)x0.5=50(元)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與數量差異之和,應當等于直接材料成本的總差異。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2 500x0.55+50.05-400x6x0.5二1 425.05-1 200=225.05(元)。
當我們按規定的公式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率時,如果本月有暫估價人賬的材料,必然會導致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出現誤差。
假設例題資料不變,廣華公司本月購人A材料一批2 000千克,計劃成本1 100元,材料已驗收人庫,發票賬單未到,根據公式計算: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20+80)÷(550+2 200+1 100)x 100%=2.6%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二1 375x2.6%=35.75(元)
這時我們發現,按規定的計算公式所計算出的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出現誤差,本例誤差為14.3元(50.05-35.75)。
筆者認為,材料計價采用計劃成本時,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的規定,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率時,對于本月有暫估價人賬的材料,應分以下二種情況進行處理:
一是在按計算公式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對本期暫估價人賬的材料不計入本期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當中。
在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按照謹慎性原則,對暫估價人賬的材料計劃成本1 100元不予考慮,體現了當期材料的成本差異與當期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相配比的原則。這樣處理例題的計算就不存在著誤差。
二是在按計算公式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對本期暫估價人賬的材料計劃成本,可按買賣合同約定的價格,先估計本期暫估價人賬的材料成本差異,再把暫估價人賬的材料成本計人本期驗收人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當中,上例在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依據客觀性原則,考慮了暫估價人賬的材料計劃成本1 100元,同時也估計出這部分材料可能存在的成本差異。這樣計算出來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比較客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