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6 共2頁
一、2009年教材基本結構
2009年注冊稅務師《會計》教材共分十七章,前六章屬于財務管理內容,后十一章屬財務會計內容,考試的重點在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僅是輔助。財務管理內容包括財務管理概論、財務分析、財務預測和財務預算、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和股利分配等六個章節,提綱式地介紹了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體系,在測試中僅占到22%的份量,(2007年30分,2008年30分)。財務管理部分的題型主要有單選、多選、計算題,通常不出綜合題。
財務會計部分按基礎理論、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要素的順序來排列,第七章介紹的是會計基礎知識,第八章和第九章闡述了流動資產,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解析了非流動資產,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闡述了負債,第十四章解析的是所有者權益,至此三個靜態會計要素全部到位,本教材用第十五章一章的空間容納了收入、費用和利潤三個動態會計要素,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解析的是財務報告及相關調整事項。財務會計部分在測試中一般設計分值為110分左右,占總分的78%,涉及各個題型。
二、2009年注冊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命題規律解析
(一)近兩年試卷中單項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1.近兩年單項選擇題的知識點分布表
章節 | 知識點分布(共40個,每個1分,總計40分) | |
2007年 | 2008年 | |
第一章財務管理概論 | 年金現值系數的計算 | |
第二章財務分析 | 償債能力較弱的財務指標的界定;每股收益的計算; | 財務指標的含義;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的計算;資產凈利潤率的計算 |
第三章財務預測和財務預算 | 追加資金需要量的預測 | 財務預算論斷的正誤判定 |
第四章籌資管理 | 盈虧臨界點理論的正確判定;財務杠桿利益的前提條件界定;債券綜合資金成本的計算;債券投資的優點界定; | 資金成本的計算 |
第五章投資管理 | 靜態投資回收期的計算 | 凈現值的計算;投資報酬率的計算;最佳現金持有量的計算;內含報酬率的計算 |
第六章股利分配 | 剩余股利政策的優勢界定 | 股利分配政策的正誤 判定 |
第七章財務會計概論 | 可變現凈值的適用范圍界定;企業會計準則的實務應用; | 會計計量屬性的適用范圍;會計要素變動的實務判定; |
第八章、第九章 流動資產 | 未達賬項調整后銀行存款余額的計算;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損益的計算;原材料賬面價值的推定; | 票據貼現的分錄;壞賬準備的計提;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入賬成本計算;匯兌損益的計算;計劃成本計價法下發出成本的計算 |
第十章、第十一章非流動資產 | 可供出售債券應收利息的科目歸屬;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跡象判定;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計算;融資租賃方式租入設備折舊額的計算;設備折舊額的計算;專利權轉讓損益的計算;債券的攤余成本的計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界定;投資性房地產核算范圍的界定;債券投資的入賬成本計算; | 資產減值的處理;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折舊費用的科目歸屬;固定資產改造后原價的計算;無形資產某時點賬面價值的計算;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正誤判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計算;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計算 |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負債 | 免、抵、退的會計處理;用企業產品發放福利的會計處理;擔保訴訟的正誤判定;經營租賃的會計處理;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專門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的計算; | 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算;其他應付款的內容界定;長期應付款的金額計算;預計負債的金額計算;債務重組損失的理論判定 |
第十四章所有者權益 | 庫存股的會計處理 | 資本公積的計算 |
第十五章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 | 商品回購的會計處理;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會計處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界定;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 管理費用的界定;財務費用的計算;銷售費用的界定;政府補助的界定;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
第十六章會計調整 | 會計估計變更的界定;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 會計估計變更的凈利潤影響;會計差錯更正的指標計算; |
第十七章財務報告 | 不納入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項目界定;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界定; | 現金流量表的指標計算;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 |
2.單項選擇題的設計特點
(1)題目的覆蓋面寬,強調基礎知識及基礎計算。
近兩年單項選擇題均設計了40個,每個1分,共計40分,涉及全書內容,章節的覆蓋面非常寬;在題目的設計上主要測試基礎會計處理原則及基礎計算,不會出現量環節較多的計算及綜合性很強的理論推導。比如:資產減值的處理;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折舊費用的科目歸屬;固定資產改造后原價的計算;無形資產某時點賬面價值的計算;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正誤判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計算;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計算,這此知識點均屬于基礎理論及計算。
(2)更為強化實務操作能力
近兩年的試卷中單項選擇題有20個左右的計算、20個理論的辨析,計算類占50%的份額,且此趨勢有提高的傾向。即使是理論測試,部分是從理論與實務的銜接角度測試,并非死記硬背能解決的。
(二)多項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1.近兩年會計試卷中多項選擇題的知識點分布表
2。多項選擇題的設計特點
多項選擇題以理論的理解及實務應用為主要測試點,對知識點的系統性、綜合性要求很高。
1.更注重某個會計核算項目的界定
在多項選擇題的設計上,此類指標界定方式是一個常見模式,較為規范的提問方式是:
下列事項中,屬于的是( )。
每年此類題目占到30%。主要測試內容如下:收入的辨認、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確認、管理費用的界定等。這種題目的設計體現了基礎知識點的測試傾向,著力于基礎知識的辨析。
2.理論或實務操作的正誤判斷
在多項選擇題的設計上,正誤判定是一個常見模式,較為規范的提問方式有:
下列交易或事項中,符合(或有違)會計制度(或某特定準則)的是( )。
這種提問方式,可以將書中所有的知識點或某特定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測試,具較強的綜合性和靈活性。近兩年的測試中此類題目占到了40%左右。比如有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處理論斷的正誤判斷、借款費用資本化理論的正誤辨析等。
3.某核算指標影響因素的分析
在多項選擇題中,另一種常見模式是歸集或辨認造成某關鍵核算指標變動的理論要素或具體業務。此類題目常見的模式有:權益法下投資賬面價值波動的因素分析、投資收益的界定、影響資產成本的稅金界定、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界定、非貨幣性交易中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構成因素分析、存貨入賬成本因素的構成確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