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6 共2頁
(三)計算分析題的命題特點
1.近兩年會計試卷中計算題的知識點分布表
章節 | 知識點分布(共30個,每個2分,總計60分) | |
2007年 | 2008年 | |
第二章財務分析 | 償債能力指標的含義解析;市盈率指標的含義解析; | |
第三章財務預測和財務預算 | 評價企業財務效益的指標界定; | |
第四章籌資管理 | 長期借款籌資的優勢界定;持有現金總成本的影響因素界定; | 普通股籌資方式的優點解析;信用政策內容解析; |
第五章投資管理 | 投資報酬率的界定;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分析指標時,需要直接利用資金成本信息的界定; | 影響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現值指數高低的因素分析; |
第六章股利分配 | 股票股利的優勢界定 | 現金股利的優點解析 |
第七章財務會計概論 | 引起企業資產和負債同時增加的業務界定; | 實質重于形式的實務判定 |
第八章、第九章流動資產 | 匯兌差額列入財務費用的業務界定;周轉材料的會計處理;原材料成本的界定; | 其他貨幣資金的內容界定;金融資產利息收入的正誤判定;存貨可變現凈值的正誤判定;包裝物的界定; |
第十章、第十一章非流動資產 | 有關金融資產計量的正誤判定;固定資產清理的科目歸屬;有關可收回金額表述的正誤判定;預計未來現金流量表述的正誤判定;研發支出處理的正誤判定;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收益的界定;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原則界定; | 固定資產入賬成本構成的判定;無形資產相關費用的歸屬界定;固定資產減值的界定;資產減值能否沖回的判定;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的計算;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核算原則的正誤判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處理原則的正誤判定; |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負債 | 稅金支出的科目歸屬;應付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或有事項的界定;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界定;應付債券的會計處理;影響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的因素界定;流動負債的界定條件; | 應付職工薪酬的界定;專門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暫停或停止的條件判定;債券利息費用的科目歸屬;或有事項的界定;混合債務重組原則的正誤判定; |
第十四章所有者權益 | 資本公積的界定; | 資本公積的界定 |
第十五章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 |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條件認定;管理費用的界定;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界定;其他業務成本的界定; | 營業利潤的界定;收入的確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界定; |
第十六章會計調整 | 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界定; | 年初未分配利潤的界定;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界定; |
第十七章財務報告 | 資產負債表中可直接根據總賬科目余額填列的項目界定;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界定; |
2。計算題的設計特征
(1)財務管理與財務會計平均分配題量,覆蓋面較寬。
從近兩年題目所涉章節來看,基本上覆蓋了包括計算類題目的所有章節,從組題結構上看,財務管理部分出一題,會計實務出一題。由于財務管理的知識點較為單一,出題點較為明顯,此計算題易于應對;相對而言會計上能出計算題的知識點較多,準備的工作量較。
(2)所涉知識點通常局限于一章或一個完整的計算體系
近兩年計算題的選材均針對某一章節的一個完整計算單元,用一個題目涵蓋一個完整的計算體系是計算題的明顯設計特征。例如,2008年的第二個計算題測試的就是可轉換公司債券買賣雙方的對應處理。
(3)主觀題本質客觀題形式,強調計算結果,不測試計算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加了應試的難度,更強調了計算的準確性。
3。計算分析題的設計模式
章節 | 知識點分布(2個題目,共16分) | |
2007年 | 2008年 | |
第三章財務預測和財務預算 | 籌資無差別點的認定;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的計算;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的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預測; | 利潤總額、追加資金需要量、銷售凈利潤率和單位變動成本的預測 |
第四章籌資管理 | ||
第五章投資管理 | ||
第十章、第十一章非流動資產 | 長期股權投資結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 可轉換公司債券購買方和發行方的會計處理 |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負債 |
計算分析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多界于一個章節范圍內,最多跨兩個章節,選擇的題目常見為一個完整的計算單元。
(1)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專題。以這此常規資產的基礎會計核算為出題點。
(2)金融資產專題。以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主要測試角度。
(3)應付債券專題,以每期利息費用的計算為主要測試方面。
(4)長期股權投資專題。以成本法、權益法的會計核算為主要測試內容。
(5)資產減值專題。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減值、資產組的辨認、資產組的減值計提及總部資產減值的認定為主要測試內容。
(6)借款費用專題。以專門借款、一般借款混合在一起計算利息費用資本化為主要測試角度。
(7)所得稅專題。以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及所得稅費用的計算為主要測試角度,另外對稅率改變時上述三指標的變動也要重點留意。
(8)收入專題。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為主要測試角度,另外與利潤表的結合也是一個常見的出題點。
(9)財務報表專題。針對某一期間的業務進行賬務處理并編制出相關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為主要測試方式,另外單獨測試現金流量表也是一個常見出題角度。
(10)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專題。以諸多調整事項的修正分錄及報表項目的調整為主要測試方式。
(11)會計政策變更、前期差錯更正專題。主要測試調整分錄的編制及報表的修正。
(12)籌資方案、投資方案的選擇。
(13)財務預算指標的推算
(四)綜合題命題規律解析
1.近兩年綜合題的知識點分布
章節 | 知識點分布(2個題目,共24分) | |
2007年 | 2008年 | |
第十章、第十一章非流動資產 | 長期股權投資結合債務重組及股份支付 | |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負債 | 生產成本的計算與債務重組的結合 | |
第十五章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 | ||
第十六章會計調整 | 以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為設計平臺進行若干會計差錯的更正及報表指標修正 | 以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為設計平臺進行若干會計差錯的更正及報表指標修正 |
2.綜合題的設計特征
(1)設計方式傳統
2007年和2008年均設計了一個以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為設計平臺的多項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題目,此類出題模式是一種經典的組題方式,幾乎年年有此類題目的出現。
(2)客觀題的形式加了解題的難度,這點與計算題一致。
3.常見綜合題的設計模式
(1)以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為平臺以多種業務為對象展開會計調整及報表修正的會計處理。此類題目年年必測,已成慣例。從近幾年的試卷來看,這些納入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的業務主要集中于會計差錯更正、或有事項、收入、投資、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等業務。
(2)將計算較為復雜的知識單元加信息量使其由一般類計算題升格為綜合題,比如2008年試卷中的第一個綜合題就是長期股權投資結合債務重組及股份支付,在若干個計算小題串連在一起,使得題目難度有所提高。